海淀的故事(三十四)老虎洞东口儿-羊肉铺
小留流第144篇
上回,我们边走边看,结果被堵在下洼子北口儿。还好,我们并不急着赶路,借着堵车的功夫,我们的思绪越过了拥堵的路口,跨过了后马路,飞越了北京大学的博雅塔,降落在未名湖畔的石舫上:
呐时的北大的未名湖畔,夏日杨柳轻扬,冬日喧闹的滑冰场,甚至好想再次回味一下掉冰窟窿的感觉,哈哈哈。
思绪在北大和娘娘庙的上空飞跃了一圈后,再一次回到了拥堵的下洼子北口儿。
眼前的喧闹不亚于呐时溜冰场上的喧嚣。既然还是过不去,索性瞧瞧眼前这座很有特点的老房子,眼前呐俩个连一块儿的房顶叫“鸳鸯式两卷硬山筒瓦顶”。甭问,一打眼就知道这房子的岁数小不了,待会儿一定得好好看看它:
唉,说曹操曹操到,转眼路通了,咱们赶紧的过去瞧瞧:
哈,我们依然到了三岔路口儿。回头一看啊,我们刚才就堵在凸出一块的小房子那,呐地还属于下洼子,而我们眼下已经到了娘娘庙,没瞧墙上挂呐路牌儿“娘娘庙”。图上有个人正在走入画面,请记住他身后的电线杆子,一会儿咱们看老图片时还会有这根电杆子。
刚才我们聊过,这儿是老虎洞、娘娘庙和下洼子的三岔口儿,呐俩房顶的老房子就在把角儿这个地方。您瞧图上三个小窗子的房子是不是呢?呐个门儿是不是对着老虎洞呢?再有,发现没有在墙根儿还有几块护墙石。
不过从这房子的外观格局看应该是一户住家儿,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干脆咱们到房子前面看看:
我的天哝,这房子怎么这模样儿啦?这是刚看的呐仨窗口的小房子吗?怎么变出俩门儿啦?
可说呢!就这半圈碎砖头搭的小房子看似挺有历史感,不过从房顶的油毡能断出时间并不太久远。只是现在的世界变的太快,眨么眼儿的功夫,一个窗子变成了门儿,一家变了两家人儿。
再瞧呐圆弧的墙角儿还被剐蹭掉一大片,难怪墙根放了好多护墙石呢,错不了,这儿就是刚才呐个房子,不信您瞧上面呐房顶儿。
说两句房顶儿,房顶就像人们佩戴的帽子一样,不但有装饰和标识的作用,还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您没看故宫那五花八门的房顶,其实都有很多说头的。所以咱们看房顶的形式也能段出这是个什么类型的房子。
就前面呐铺着油毡的小房顶儿,一看就是住房儿。然而上面呐大房顶房脊是圆弧过渡而且是两卷,意思是两个房顶连一块,按土话儿讲,叫勾连搭,学名是“鸳鸯式两卷硬山筒瓦顶”。房顶呐一溜一溜的筒瓦是不是很漂亮(有灰梗的),这一看就不是当住房的,至少是店铺什么的。
唉,还真没说错,图片注解“老虎洞羊肉铺”
有人说了,你的意思是住房儿改羊肉铺啦?
瞧您说的,应该是羊肉铺改住房儿,据说还叫“王昆羊肉铺”,想来这房子的确有着浓浓的历史感。羊肉铺显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事儿了,因为打小我从这路过的时候就是住房儿了,而且一直就是这个样子,这图片确实也真够沧桑的。
既然说到了羊肉铺,索性让我们看看羊肉铺周边的景象,看一看曾经的这个羊肉铺:
嘿,真漂亮、真有生活的味道,不过这大条石铺的街道是哪呀?
甭问,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老虎洞,而且是老虎洞东口儿。呐时还能满大街跑骆驼呢,估摸着从辛庄大胡同来的,打算去门头沟驼煤。
在骆驼的边上又个空场儿,那有抱杆石墩两尊,旗杆一根半,大门楼儿一座。
您猜怎么着?这儿是明朝时期所建的老虎洞真武庙:
瞧瞧,矗立了几百年的真武庙门楼儿,乾隆的时候再一次重修,随着老虎洞地区越来越繁华,这座庙在民国时又被辟为“时中小学”,50年代改为“老虎洞小学”,我们也是看着这门楼儿长大的。您瞧这门楼儿历尽沧桑、任劳任怨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唉,说了半天儿老虎洞小学,可呐老房子在哪呢?
不急,既然来了,咱们就好好看看这街面儿,骆驼的呐边有店铺,嘿,有人掀开帘子走出来了,这店铺是花纱布公司,位置是样式雷北部宅院。
我们沿石头路往骆驼身后看,把角有根电线杆子,它就是上图中出现过的电杆子,只不过这是木头杆子,上图变成了水泥杆子了。电杆子下有个店铺是吴家肉铺,瞧买肉的人还挺多。
重点来了,石头路正对着一个店铺,呐就是王昆羊肉铺,从这个角度还可清晰的看到呐俩房顶呢。这羊肉铺当时很有名的,不信您瞧,有个骑车的正等着呐俩人进去买羊肉,估摸着晚上要吃铜锅子涮肉。
来吧,让我们从空中看看这三岔口儿,我们从下洼子走到呐圆圈处的王昆羊肉铺,奔北是娘娘庙胡同和娘娘庙。
瞧王昆羊肉铺是不正对着老虎洞,向西穿过繁华的老虎洞街,靠西头儿便是呐百货公司。
若问是否能买到自行车,咱们下回接着说!
2019年2月18日
2022年12月1日星期四 海淀老头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