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学的脉络

中国文学的脉络

作者: 荒原苍狼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20:54 被阅读16次

说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经常会列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的名词,这也是魏晋以后中国文学的大致脉络。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去寻找中国文学的脉络。

体系化的文学大致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大牛应该是李聃。什么?没听说过?!老子不信!聃曰:连老子都没听说过的人,真的算是没文化啦。答曰:就是没听说过,你哪棵葱?!聃曰:老子就是我,我就是老子。无语,怒,挥拳相向。聃念念有词: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定!冷静!冷静!!李聃真的就是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聃,后人称老子,又称老聃,据说真的是因为他很老,民间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

老子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哲学家。木心甚至认为他是中国唯一的哲学家,因为他有明确的宇宙观,由此衍生出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代及后来诸子百家,可以称伦理学家,他们透彻地钻研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可以称为政治家或者政论家,他们由修身齐家转而深入探究治国平天下。但他们不是哲学家,缺少由宇宙观转化的世界观、人生观。

庄子是继承了老子的衣钵,但他的表现方式更加浪漫,更加艺术,放浪形骸,恣意逍遥。后人以“老庄”并称,但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老子的学说更为严谨和系统,而庄子则将其观点隐藏于故事、行动中,需要后人去品味和感悟,包括误读。

先秦是中国文化大爆发的时代,百家争鸣,各吹各的调。老庄道家一系偏哲学,富想象,其余各家更偏向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一心想要恢复鸟生鱼汤时的礼制,周游列国,鼓吹中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老夫子生前被人嘲笑,死后却被尊为万世师表。

墨子,名翟,鲁国人,也有说是宋国人,反正是文化发达地区,墨子的行径和组织,有点象黑社会,却是为了正义、和平、博爱,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时代里,靠吹吹“兼爱”、“非攻”是不行的,要想让别人信自己的理想,就得打出来,不是打弟子,是帮助弱小抵抗强国侵略,但他的主张太实诚,甚至太超前,历代都不讨统治阶级喜欢,反而屡屡被人抹黑,变得墨一样了。

孟子,名轲,邹国人,主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文采颇佳,说理滔滔不绝,后人尊为亚圣。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不消说是战国时代的人),荀子是儒家第三个牛人,但他的学说太暴露人性,是统治者偷偷学用但不告诉你的那些事。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众人喝彩,秦始皇都是脑残粉,一停更就坐立不安,但理论派不如实干派,拿起来就直接用的同门李斯把吹得天花乱坠的韩非扔进大牢,然后给“喀嚓”了。

以上几位,都是出自儒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受不受待见都流传下来了,但其他学派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不可闻。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学的脉络

    说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经常会列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的名词,这也是魏晋以后中国文学的大致脉络。我们追寻...

  • 听余秋雨梳理中国文学——《中国文脉》

    余秋雨为洋洋洒洒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做减法,理出了一条中国文学的脉络,被他誉之为”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

  • 《中国文学史》,演变与偏见

    文/恰恰天蓝 1 钱夫子的中国文学史脉络 「史」即流变之意,文学史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文学内容、对象、体裁、技巧的变...

  • 胡适论《中国传统与将来》

    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许多人都有长篇著作论述,胡适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文章读来更加脉络清晰,简洁明了,作为新文化运动...

  • 读书笔记--中世纪中国戏曲

    中世纪中国戏曲篇(书中第28讲) 中国文学,有传接的脉络见诸诗词曲赋的。唯戏曲不传。今天的中国戏曲,不是元曲的传接...

  • 百日阅读第九期书单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2》 《中国文学史3》 《中国文学史4》 《四世同堂2》 《清明上河图2》 《清明上...

  • 脉络

  • 脉络

    秋雨滴打着窗棂风送走了它的魂点下取关我有些不忍那是梦里常出现的名记忆走回当初的相认莫名的惊喜滋润心灵我们曾发誓会守...

  • 脉络

    脉络 飞树 看那一树向上弥漫的枝桠 凝重的血脉 蜿蜒的神经 命运般的走向 先有定数的自然 大地曾经疼痛 外...

  • 脉络

    苍黄的银杏叶翩跹落地 哪怕零落成泥 也要用最优雅的步履 淡淡的脉络 仿佛舒展的羽翼 描绘着曾有的嗔乐悲喜 即便是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的脉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p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