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世纪中国戏曲

作者: 缦话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6:40 被阅读5次

中世纪中国戏曲篇(书中第28讲)

中国文学,有传接的脉络见诸诗词曲赋的。唯戏曲不传。今天的中国戏曲,不是元曲的传接。 京剧是清朝忽然爆发的,是野蛮的。昆曲可说接续一点传统,但属于南区的旁支,实力很弱。 南北的曲艺都不是中国古戏曲,唯民间还有一点点残存。

中国戏剧开始的很迟, 距希腊戏剧盛世迟1800多年。

春秋战国时,戏剧已有记载, 演戏人叫优伶, 其实是文艺弄臣。 稍似话剧,优伶以巧妙的办法,以俏皮话向皇帝进谏,而不招祸。

历来文士是以诗赋笔论为得官的手段,戏剧等于自绝于仕途。

到了元朝,科举滞行很久,文士无所显露才情,正值民间演戏的风气盛行起来,许多文学家就尝试作剧。 这就是中国戏剧兴起的原因。

古代戏曲常识有哪些呢?

科:作状、动作(又称:介)。

白:说话。

曲:唱。

在剧本中,以曲为主。

宋朝伶人唱的曲,其实是词。另创新形式,是在金人占据中国北部后。这是北曲的起源。

十四世纪末,即元末明初,南方人也写曲,称南曲。此前南方人写的曲,归入北曲。南曲的独立在十六世纪,逐渐夺取了北曲的地位。

这一讲的时段在十五世纪左右。

中国的第一位大戏剧家是董解元。生于12世纪后期。唯一一部作品是《西厢记诸宫调》。文学价值很高,后人称《董西厢》。取材于唐代故事《会真记》。

「莫道男儿心如铁,更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泪。」

真正有才能的人,不管题材是否别人的,拿来就写,写自己的东西进去。

古时候的杂剧,每戏四「折」,整部戏成「出」,又要加个楔子。

正末,男主角,才子。

正旦,女主角,佳人。

配角只能白,不能唱,只有才子佳人唱。

从前艺术家要么不创造形式,一旦创造都严守格律。

较复杂的故事,四折实在概括不了。北曲行了很久之后,南人才把北方的成例突破了。无论哪个角色都可以唱, 独唱、齐唱、主次角可轮番唱,有变化, 不再限于四折,多至十几折、十几出。

元曲作家一百多家,最杰出者6人,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乔吉甫

关汉卿一生写了63个剧本,多失传,剩十多本传世。 以《窦娥冤》、《续西厢》 最著名。

《续西厢》即是续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马致远擅写神话传说,代表作《汉宫秋》

关凝重,王委婉,马潇洒。

白朴,作剧15种,今存两种,《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郑光祖传于今的剧本有四,《王粲登楼》、《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辅成王周公摄政》。以《倩》剧最为人称道。

乔吉甫,作剧本11种,流传三种,《金钱记》、《扬州梦》、《玉箫女》,都是叙唐诗人的恋爱史。

明朝起,元曲的杂剧渐衰, 接续是长篇剧本。先称南戏,后称传奇, 最盛行的是:《荆钗记》、《刘知远》 (《即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还有就是《琵琶记》,作者高明。 值得一提的是《琵琶记》, 单以文学评价,此剧高明,是有莎士比亚水准的。

总之,北曲、南曲、杂剧、传奇一路下来。十五世纪以后,又出许多剧作家。

中国戏剧为什么没有出世界性的大作品没有莎士比亚这样的天才。

艺术见一二,艺术家是见七八, 但艺术家这份七八,死后就消失了。

莎士比亚的宇宙观横盘在他的作品中,如老子的宇宙观渗透在他说的每一句话中。

中国中世纪剧作家, 没有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只有伦理。

木心说,蒙田不是体系,深得我心,我激赏尼采的话:体系是不诚恳的表现。

天时,全世界差不多。在地利上,中国离西方太远。人和,则儒家这一套弄得中国人面和心不和。中国又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开口就叫「天下」的国家 ,所以中国人的视野的广度, 其实很有限。

莎士比亚, 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元曲, 放之四海而不准。

再其次,中国戏曲的唱词、面白,互不协调,唱有诗意,念则俗意。

总之,一、剧作家缺乏高度;二、地利上自我隔绝; 三、文白不协和。

为什么艺术家要有深度?

艺术家纯粹是人间的,不是天堂地狱的,天堂地狱没有深度, 只有在天堂地狱之间,人间这一段看深度。谁把这个深度处理好了,能上天堂,处理不好,下地狱。

一流艺术家知道没有天堂地狱。

世上大艺术家都是在绝望中求永生。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中世纪中国戏曲

    中世纪中国戏曲篇(书中第28讲) 中国文学,有传接的脉络见诸诗词曲赋的。唯戏曲不传。今天的中国戏曲,不是元曲的传接...

  • (31/45)复盘&碎碎念

    【读书】 今天早晨读了中世纪的日本文学,以及中国戏曲第一期。 读日本文学的时候提到了一本《古事记》,实际上就是日本...

  • 中国戏曲读书笔记

    京剧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

  • 2018-12-21

    分享读书笔记: 大致可分为“为了求知的理性”(古代)→“顺服上帝的理性”(中世纪)→“更合乎逻辑的理性”(近代)→...

  • 中国戏曲大会

    看了几天的中央戏曲频道的中国戏曲大会,感觉不错。随着中国诗歌大会的顺利结束,又在,6日开始举办中国戏曲大...

  •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形成于北宋(公元12世纪),明清时期(14世纪-19世纪)得到发展壮大,历经八百余年仍繁盛不败,至今已形成...

  • 中国戏曲

    喜欢听唱戏的,觉得很好看。末去哪里了? 不是说生旦净末丑吗? ~~~~~~~~~~~~~~~~~~~~~~~~~~...

  • 中国戏曲—传奇妙在入情

    分享笔记之——中国戏曲—《传奇妙在入情》 一般来讲,中国戏曲长于抒情,拙于叙事。 因此,戏曲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强调 ...

  • 第二届戏曲进校园培训

    2018年7月22日,我们走进非遗园,走近戏曲名家,学习戏曲知识,感受戏曲艺术魅力,传承中国戏曲文化,让中国戏曲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中世纪中国戏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yv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