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读书@IT·互联网
陶渊明《拟古·惊蛰》可当爱情诗来读

陶渊明《拟古·惊蛰》可当爱情诗来读

作者: 嘉节号长春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00:00 被阅读0次

    陶渊明有一首《拟古·惊蛰》: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诗的大意是:二月喜逢春时雨,令人兴奋,心情愉悦。春雷阵阵发东边天际,预示着春天的正式来临。冬眠了一冬天的带毛的带壳光头光脑光屁股的动物们皆被唤醒,它们揉揉眼伸开懒腰看到普天之下草木润泽得舒展。轻快飞翔的燕子再次回归,双双回到我住宅的屋梁上。这可真是,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苏醒的朋友汝等小半年来可好,咱门自从分别来,老夫的门庭日渐荒草蔓。不过老夫心坚定不改变,积攒的爱终于要释放了,未知汝等作何感想?

    惊蛰,惊动蛰伏之动、植物也。“惊”,《说文解字》云:“惊,马骇也。” “蛰,藏也,从虫,执声。”元代文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而清代李光地等撰写的《御定月令辑要 . 四时气候》云:“立春以后,天地二气合同,雷欲发生,万物蠢动,蛰虫振动,是为惊蛰,乃二月之气。”

    古人的论述以及语气告诉我们:所谓惊蛰,就是“蛰虫始振”、“蛰虫咸动”,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如果说惊蛰叫“蛰虫咸动”,那么春分就是“蛰虫启户”了。 “惊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惊蛰始雷”,即 天上惊天雷声始响。 二是 地上蛰伏的动、植物始动。 当一声响彻长空的惊雷炸响,沉睡一冬的春天蓦然而惊,真正苏醒了。(现在人们认为,惊动蛰伏的动、植物主要不是雷声,而是上升的气温。)

    在古人的认知里,惊蛰有三候。《礼记 . 月令》也有:“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唐代孔颖达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始桃花,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化为鹰。”

    普通人感觉里的春季三候是,孟春、仲春、季春。 “春雷响,万物长”,而惊蛰是标志仲春时节的开始。 南宋范成大在词中说:“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鹁鳩鸣怒,绿杨风急。” (《秦楼月 . 浮云集》) 惊蛰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春风吹拂,杨柳泛绿,可听见天上的殷殷雷声、地上的鹁鸪咕咕鸣叫(水鹧鸪)。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较快,降雨也增多。因此,惊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它是春耕、春种开始的信号,标志农忙季节即将到来。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郑板桥联语)”,惊蛰时节的春天毫无疑问是美丽的,桃杏灿烂、柳色清翠、黄鹂婉转;古人有很多诗、词句书写春天惊蛰时节的美丽。甚至这首本意在抒写时令的古诗当做爱情篇什来读也蛮有意趣,你不妨试试。

    为什么会这样呢?陶渊明的诗笔固然出神入化,而更主要春天本是一缕幽香,令人迷醉;是一处仙境;令人神往;是一幅佳画,令人炫目;是一首诗作,催人奋进;是一场恋爱,让人亢奋。

    大自然就是这样的神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拟古·惊蛰》可当爱情诗来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qh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