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路易斯在《四种爱》里提到:“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上帝是爱,但爱不是上帝。”
书中提到的四种爱,除了广为关注的情爱,友爱,爱情和神圣之爱(上帝之爱,大爱),还有另外四种爱:给予之爱,接受之爱,需求之爱和欣赏之爱。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在读这本书之前,很少去体会接受之爱也是爱,接受之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当他人送给我们礼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者仅仅一个微笑),我们是否真正的悦纳,真心的感谢,如此的接受,是爱的接受,也是爱的表达。
而给予之爱,需要更大的警惕,因为给予之爱最容易以爱之名束缚自己与控制他人,而自己还浑然不觉。尤其那些期待他人回应的给予,以委屈自己求他人认可的给予,到底是给予,还是要挟,甚或索取?
对他人所有标榜着爱的言语和行为,都要警惕,对自己所有以爱之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也要警惕。因为,人格化之后的爱,是经由哈哈镜扭曲之后的爱,并不是真爱。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哈哈镜,我们以为这就是爱。
需求之爱和欣赏之爱的区别最为隐蔽,隐蔽到我们自己都很难察觉,比如我们喜欢一个人,到底是需求(想跟ta在一起,无论是在物理空间还是在心里空间),还是欣赏(单纯的欣赏ta,不一定非要拥有)?
结合书中举的例子,试着这样理解:假如口渴,喝了水,暂时不再想喝水,那么对水的爱,便是需求之爱。假如口不渴,但是闻到自己非常喜欢的茶香味道,沁入心脾,不管是否可以品尝,都不要紧,重要的是遇到了,欣赏了,这便是欣赏之爱。
当然,假如给予、接受、需求和欣赏,四种爱融为一体,那便是人间最美四月天了吧。
而任何持久的爱,必定伴随着神圣之爱,因为神圣之爱,经由世间万物表达、流淌。只不过,人格化之后,爱被曲解,神圣之爱被深深埋藏起来,以至于各种披着爱的外衣的言行,标榜着爱,而真正的爱,却被遮蔽起来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揭开神圣之爱的遮蔽物,清理让其流淌的通道,让神圣之爱能够通畅表达。
当神圣之爱被唤醒,情爱、友爱、爱情,以及给予、接受、需求和欣赏,各种不同的爱,就会汇聚在一起,成为一体,成为真正的爱。
如此,各种爱都表达着神圣之爱,而神圣之爱,经由各种爱表达。
花开花落结成果祝福每一位阅读此文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