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访者经常说“我非常焦虑”,我们该怎样理解他们所说的焦虑呢?到底什么是焦虑?
人的原始情绪可以分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基本形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叫焦虑。由此可见,焦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类:1、客体性焦虑(恐惧),又可分为两种:⑴原发的客体性焦虑;⑵继发的客体性焦虑,这不是客体的出现或再现引起的,而是它出现的可能性引起的焦虑。
2、神经性焦虑。神经性焦虑是意识不到的焦虑,是阻抑于无意识里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威胁来自本能冲动。
3、道德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的患者认为危险来自超我,被体验为耻感和罪恶。
焦虑情绪是我们人类最常见的情绪之一,因此,当来访者说自己焦虑的时候,我们要考虑TA所有的情绪—恐惧、内疚、痛苦、愤怒,从任何一种情绪入手均可降低来访者的焦虑指数。不仅如此,透过来访者的焦虑底色,我们还可以体察到TA是否存在抑郁/强迫/精神病,如有上述症状,我们就应该考虑TA是否有苛求完美的倾向,TA如此苛求完美是否是内心自卑的一种代偿,而自卑的源头则指向安全感缺失。我们的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创伤、造成安全感不断缺失。如同一个完美的圆,有了很多的缺口,需要弥补。我们无法重回过去,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升来访者的安全感。
到此,如果您以为焦虑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坏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现实生活中,完全不焦虑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必要的,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它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参考资料:《基础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