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给女儿做好蔬菜粥,看着到吃饭的点了,粥这么热不行啊。旁边盆子里有水,索性直接把锅放水里边让它冷却,边冷边用勺子搅搅,忙一下别的再过来搅一下,再去忙,忙完再来搅。
吃饭的时候女儿说,粥挺好喝的,就是有点凉了。一听这话,我的心也是凉了一半儿,这是啥事啊,怕热,结果劲儿用过了,又凉了。我说:“要不再热热?”女儿说不用了,看表也没时间了,我尝了一口,确实不热了,还仅有一点温度,只好安慰自己,这温度喝了不出汗。
今天早上的粥,让我想起了今天早上在青青老师群里看到的一段话:
现在很多的家庭,为了追求尊重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天性释放的过于充足。就会造成一种家庭现象:孩子不像孩子,父母不像父母,有的孩子被宠的的“没大没小”,和父母及长辈的沟通过于追求平等,而导致出现很多不良现象,比如顶撞父母,比如对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呼来喝去而不自知。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却一笑而过或者视而不见。这不是我们提倡的教育方式。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追求亲密,但不能为了亲密走近关系而忽略掉一些原则问题,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做朋友可以平等交流要尊重孩子,而这些也需要建立在孩子可以听取长辈意见,可以平和沟通也可以尊重长辈的基础上,切不可因为释放天性而变成一方倾斜的宠溺,让孩子迷失了方向丢失了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随想:
早上的粥,怕它热也怕它凉。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同走钢丝,左右要平衡,左右也不容易平衡,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劲儿使过了。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家长唯有不断学习,校对修正自己,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言行,发现有偏离轨道的苗头进入误区时,及时调整。但前提条件是家长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愿意向内审视自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避免问题的积累。
(每日一省3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