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向年光有限身,诗论苏轼眼前人
苏轼何时开始写词,为何开始写词,如何自成一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苏轼与词的学者们。每一个诗词大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叶嘉莹则在《叶嘉莹论苏轼词》一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阐述。
叶嘉莹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论述了苏轼词的创作和对后人的影响。这本书带领读者通过苏轼词作品的认识,通过分析苏轼的生平背景、艺术追求和时代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苏轼写词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使读者对苏轼词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与市面上所有的有关苏轼的书都不同,全书以淡雅的风格呈现,横版样式,左侧是叶嘉莹先生的手稿,右侧是对应的印刷文字。阅读的时候,你可以在左右两方面的对比中更加感受到论诗词时的那种诗人态度,也在这些手稿中见证到学者治学的严谨风范。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叶嘉莹论苏轼词》的内容与架构前所未有地清晰,叶嘉莹从理论化的角度,宏观地阐述了苏轼词的来龙去脉,并总结了苏词的风格特点,全书大概可如此理解。
“论苏轼词之一”从苏轼词的缘起开讲。毫无疑问,苏词受到了柳永词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苏词意象高远,少了那些伤春悲秋的萧瑟凄凉之情,在苏轼笔下,内心的广阔胸怀与外界广阔景物碰撞,成就了一个宏伟的灵魂,五代以来艳科小词的靡靡之风在此刻得到了扭转,苏轼,真正开创了词作创作的全新领域。
苏轼词对后人有何影响?叶嘉莹在书中指出,苏轼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词风格独特,充满了个性和思想性,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苏轼的词作开创了新境界,影响了后世文坛的发展,尤其是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论苏轼词之二”着力讲述苏轼词的特点。苏词旷达,然而旷达并非苏词的唯一特点,其广阔的内涵并不受约束。儿女情长,深沉绵长,但用情却又不被情所累,情感的内化正是叶嘉莹对苏轼词论述的重点。将此刻豪情寄托在眼前旷达美景,却也在世俗的思考中,见证了现实之外的感受,偶尔出现的粗豪浅率之作,更是心情的外化。不妨区别以待,深刻理解苏轼词的重点与内涵。
苏轼的词作是否一味是豪词?超旷中是否还有别的声音?叶嘉莹通过对苏轼词作品的细致研究,指出苏轼的词作并非一味强调豪放派的风格。她发现在苏轼的词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声音,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表达,还有清新自然的山水描写。这种多样化的声音使得苏轼的词作更加丰富而有趣。
“论苏轼词之三”的重点在于欣赏,从苏词音律之美开始叙述,不过这一部分里面的知识就相对专业了,很多时候,我们懂得苏轼词的美好,但是从音律与词汇的角度来欣赏,与从本质上的音律美来感悟,这才完全不同的一点。
苏轼词是否有不协律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叶嘉莹在书中对苏轼词的韵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她认为苏轼的词作虽然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不协律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苏轼词作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哪些影响可以学,哪些影响不可以学?这是读者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叶嘉莹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苏轼的词作鲜活生动,情感丰富,语言优美。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然而,她也指出苏轼词作的独特之处无法被完全模仿,因为每个时代和每个人的词作风格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叶嘉莹论苏轼词》时,我尤其欣赏书中的注释。这些注释很好地为读者解析了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叶嘉莹先生的意图。这些注释既不过多冗长,也没有走入思考的困境,而是简洁明了地点明了关键解释处,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而非被困于琐碎的细节。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叶嘉莹论苏轼词》在阅读体验上真的给予了读者全新的感受,手稿与印刷文字的对照阅读设计使读者仿佛与作者近距离交流,而语言平白晓畅、可读性强的文字让阅读更加愉悦。这本书不仅对于苏轼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能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词艺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