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早起去公园跑步,在朋友圈里PO了一张跑步后流汗的图片,又不太想露脸,找了半天角度,成了这样。
本来是想着通过PO图自我监督来坚持早起跑步这个习惯,也让大家一起来监督我,但是事情的发展完全不在掌控之中。
所有的评论都类似是这样的。
讲真,这不是我想表达的内容,再来,这样的效果只是角度问题。我简直要抓狂了。
显然,我想表达的并没有跟朋友圈点赞发评论的朋友们产生共鸣。其实很简单一件事,但是我们相互都没有get到相同的点,我们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我们护理课程《护患沟通》上说沟通一般由四个要素组成:传达者、信息,传播途径、接受者。
在这个事件里,所有要素都有,但是我们的沟通还是失败了。
传达者:我
信息:跑步打卡
传播途径:朋友圈
接受者:朋友圈里的朋友
我表达的点是:跑步打卡,他们get到的点是:胸器!
我以为我表达得很清楚,但是接受者得到的信息却完全不是我期望传达的。我是真的认真说了,他们也是真的认真看了,但是我们就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后来想了一下,是我的文字表述太少。
从来没有人有义务秒懂你。
02
在跑步刚结束的时候,接到了科室的电话,说昨天中班有个药少了一支,我回想了半天,所有的配药都是自己亲自核对的,唯独一个做皮试后的抗生素是让学生动手的。
后来了解到,她把配置皮试的那支药丢掉了,重新配了药,于是,这样浪费了一支药,故而少了。
其实这位学生也不是第一次跟着我配药了,所以才会让她单独操作。我当时简单交待了拿2支药配进去,她就真的拿了2支药配置了,倒也没错。
好像是我,没有认真讲清楚皮试用的药液也算在其中一支,并不是做了皮试就不能用了。
我以为她应该知道,所以,话语简洁了些,但是就是这少了的一句,让她误判了我表达的信息。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03
我们呼吸科,很多新收入住科室的病人第二天都会有大小便痰标本要留取,需要护士前一天把各个标本盒子分发给病人,告诉他们正确的留取时间、方法、放置位置。
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出现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件。
有病人把大便耐心地灌倒了细细的尿标本管子里。
有病人把痰培养的培养基当作水倒掉了。
有病人把大便用卫生纸包着再放到盒子里。
有病人留取的尿标本只有2毫升。(需要留满标本管子)
有病人半夜2点就把标本留了扔到护士站。
……
反正就是各种层出不穷的状况出现了,我们都完全不能理解,明明都耐心交代了,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多千奇百怪的情况,这些病人也太奇葩了。但是过一周后,情况就好很多了。
护士长要求我们先用黑色粗笔在标本盒子上手写“大便、小便、痰”的字样,再跟病人发放标本盒子,而且在交代完毕后,必须请病人重新复述你的话才算完。
作为传达者的我们多做了一点,整个效果就好了太多。不是病人太奇葩,是我们还没有说得更多。
04
超级演说家里有个一个清华博士讲过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演讲传遍了朋友圈,尤其是那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牵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她讲到一个细节,自己带父母去国外旅游,因为国外很多秩序跟国内不一样,她很担心父母会违规,但是自己提前一个月就在家里对两老进行培训,每天反复教,反复说。结果旅游时一切顺利,父母的自律性比自己还好。
她后来感叹说,其实父母虽然老了,耳朵不好了,眼睛不太好了,但是不是就不能沟通了,我们作为子女的多说一点,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多说几遍。
小时候觉得父母严苛;长大了觉得父母古板。好像我们总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游走。
挤点时间,找点空闲,多点耐心,跟父母谈谈心,他们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难以交流。
05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赚别人口袋里的钱,二是把自己的脑袋里的想法给别人。
第一条我不敢说太多,但是第二条或许真的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
超级演说家每次有演讲者被淘汰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我不遗憾,因为只要有人与我之前讲的内容有过共鸣,有过启迪,有过感悟,那么我的来过就是有意义的,但其实我还是很想在这个舞台上继续说下去,因为我多说一次,就可能会多一个听我说,就有可能多一个人多一份思考,多一份行动,多一份改变。
传达信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些话,是需要多些耐心反复说的;有些话,是需要按照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才有效果的;有些话,是需要我们配上身体语言别人才能明白的。
当我们责怪别人不懂自己的,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好好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