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一个特聘顾问,大家都叫他徐公。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位老业务专家,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最近正好一起出差工作,对徐老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他已是古稀之年,但是他在很年轻的生活。当我老了,也要像他一样。
1.
出差先预定了两周的酒店,我和徐公各自回房间整理东西。到了晚饭时间去叫徐公一起吃饭。进入他的房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那是家的整洁。换洗的衣服已经拿出来整齐的摆放在衣柜中;眼镜盒、笔记本电脑、日记本、优盘都沿着桌角整齐的排放着。那种对生活的井井有条,和我杂乱不堪的房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他的生活很自律,我的生活很难堪。
2.
第二天一大早徐公要给客户培训业务知识。虽然已古稀之年,但是徐公讲课时,思维清晰,知识夯实,前因后果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听徐公讲课,是那么的舒坦,似乎你不需要很费力,就可以将不太懂的知识弄得很明白。我想这就是满腹经纶的样子吧。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是徐公仍坚持站着讲课,他认为授课的样子本该如此,没有年龄的区别,只有态度的区别。想想自己才二十来岁,多深入研究一下就以为什么都懂了,便止步不前;站多一会就感到身心疲惫,巴不得永远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多说两句就会失去耐心。原来他是70岁的年轻人,我是20多岁的老年人。
3.
中午我和徐公一起在客户的食堂吃饭,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话聊天。这时客户走过来准备要问几个问题。徐公很自然的站起来了,以平视的姿态对着对方以示尊重。等到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很愉快的交谈完了。这时的我如坐针毡,脸好烧,即使不照镜子也能知道。原来他是“拘小节”的人,我是“不拘小节”的人。
4.
“徐公,这几年发现抗战片好多呀。手撕鬼子,神功附体的,太夸大了”
“是呀。这些抗战片要么是虚张夸大,要么情节架构不合理,都不行。要我写剧本,肯定比他们的都好!”
“徐公,你还要写剧本?剧本也不是想写就写的吧,情节构思等等。”
“去年,我花了两个月已经写好了,22万字。”
“啊?!徐公你已经写好了?!让我观摩观摩!”
原来他是实践型的人,我是空想型的人。
5.
徐公已是古稀之年。吃饭吃的比我多比我快,坚持步行上下班,记忆力好,思维清晰,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这就是我想要的70岁的样子。做一个古稀之年的年轻人。短短三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徐公的一言一行在我心里扎了根,发了芽。等待他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一天。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