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小年分为南(北)小年,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北方小年只相差一天,但习俗却区别相当大的。
小年临近春节,各家各户也都在忙着为过大年做着准备。
这一天大致相同的都是为自己家里大扫尘,“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尘“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顺与不快。有的还把家里的衣服,窗帘,被子,锅碗瓢盆统统的刷洗干净。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到小年,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这也是南北小年的祭灶相同点。
南北小年不同区别是:
不同的是祭灶时,北方小年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南方小年祭灶是就是供奉猪肉和面条,糖果,还有点香火。
北方的小年比较隆重,有吃糖瓜、饴糖、麻糖、灶糖等甜食,还有吃火烧,吃饺子,粘糕,贴窗花的习俗,南方小年都没有。
吃糖瓜:在北方,有许多地方讲究用糖瓜来祭灶。糖瓜用麦芽糖所制,又甜又粘,意在让灶神多说“甜言蜜语”,或俗信这糖可以粘住灶神的嘴,以免他说家里的坏话。其实,糖瓜最后都成了小孩嘴里的美味。
吃饴糖: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市场上,高粱饴,山楂饴等其他口味饴糖,让人喜爱。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吃麻糖:有句俗语叫做“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就是在小年这天要准备麻糖,麻糖是一种方块糖,先将大米,花生,枣子炒熟之后,加入糖浆,使大米,花生,枣子黏在一起,这就是麻糖了。
吃火烧:在小年这天,北方有些地方也会吃火烧,主要的食材有面粉,新鲜的肉,香葱,花椒等等,而各个地方由于当地风俗的不同,添加的食材也有所不同。
吃饺子:饺子真是受欢迎度非常高的食物,小年的时候一般也是祭祀灶君的时候,北方地区在小年给灶君上供的时候,就得端上一碗饺子,是因为“送行饺子迎风面”,给灶神送行,所以要准备饺子,意味着送走灶神。
吃粘糕:在山东有的地区,有一句民谣叫做“二十三,粘糕粘”,指的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要吃粘糕,粘糕的粘性很足,也有着希望灶王粘住嘴的意思。
吃灶糖:民间有一个谚语,“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小年,大年的伙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但是南方小年有吃米饼、汤圆、年糕、炒玉米、馄饨的习俗。
吃米饼:在广西的部分地区,在小年这天,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的原材料是糯米粉,在里面添加一些芝麻,花生,白糖,然后放入圆形的模具中蒸熟,在小年这天食用,寓意团团圆圆。
吃汤圆: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惠州则就是有过小年吃汤圆的习惯的,同时还象征着快快乐乐。
吃年糕:在南方过小年的时候有着吃年糕这样的习俗,象征着新年吉祥,年年高中粽)。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的人们都有制作年糕的习俗。年糕是以糯米粉为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为配料,放入模具中做成圆形,然后高温蒸熟而成。味道独特,有“圆圆”的意思。
吃炒玉米: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吃馄饨:南方有的地区过小年,经常汤圆、馄饨一起做,煮好汤圆,下好馄饨,出锅的馄饨调好味,再把汤圆和馄饨盛在一起吃,那滋味真的是绝了,汤圆连皮都是鲜美的,而馄饨吸取了肉馅里的汤汁就更好吃了。馄饨不但好吃,还有很好的寓意,馄饨与混沌谐音,在古代神话故事中,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分,大地焕然一新,所以,吃馄饨有耳目一新的美好寓意。
小年已至,年味渐浓,虽南北小年因地域习俗不同,但是寓意都是迎接新春的重要仪式,也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