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教育界就流传了一个“21天养成习惯”的新理论。各地学校和老师、家长们如获至宝,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给孩子们积极的推荐这一理论。言之凿凿的说,“只要坚持21 天,你就能养成好习惯了!”但很少有人具体考证这个理论的来源。也不知道大家坚持了21天之后好习惯养成了吗?!
后来我从网上查找,据有人说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个“改变或者建立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的论述,但不可靠,仍然没有找到它准确出处。
根据这一个理念,有专家把这21天分为三段儿,一段七天。
第一段儿是刻意、不习惯阶段,要改变或建立习惯必须刻意为之,肯定会是很艰难、很不习惯的过程,必须用强大的意志力和约束方式建立新的心理和行为机制。
第二阶段,中间七天,是刻意、适应阶段。这阶段是已经把新习惯融入到了工作生活中,但还需要刻意的保持和督促提醒。
第三阶段最后七天,是不刻意、习惯阶段,通过前两阶段的努力,好习惯逐渐的替代了坏习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提醒和督促,很自然成为自己的需要!
根据这个理论描述,经过21天的坚持,就会形成一个好习惯。但是真的能够形成习惯吗?我感觉不大可能,因人而异。
通过我这20多天的每天一项工作反思、每天一篇读书反思,这两项我想养成的好习惯的经历,我没有感觉到21天了真正成为习惯!现在只是感觉不像一开始那样刻意了,已经融入了工作和生活,干的自然一些了,有点儿习惯了。但是感觉没有打卡等等这些外部约束的话,仍然坚持不下去。
显然,21天形成习惯这个理论,并不是多么科学的结论,至少是因人而异。但无论能不能够成为习惯,毕竟是一个好的坚持的过程。
那怎么才能形成最终的习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是来自自己强烈的目标愿景。既然定一个想坚持的好习惯,肯定自己对这个所要坚持事儿、要形成的好习惯有一个好的认识期盼愿望。比如说每天写读书笔记,读书就是学习,就是为了丰富提高自己,泛泛地读书、泛泛的学习,知识仍然是水过地皮湿,只有通过写作,让知识深化、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转化出来,就成了站在巨人肩上发展了,这是个人成长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你自己对这事儿有强烈的愿景,想发展、想提高、想学习,那么这就是最核心的源动力。至于多少天养成,那个都不重要。所以,真正养成习惯,就是自己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和目标愿景。哪怕再艰苦,再辛苦,也会努力的做到。
第二,就是要有强大的意志力。毕竟有很多事儿在干扰我们,现在的学习不可能是完全的拿出时间来学习。首先得把工作干好,把家庭和社会上的事处理好,然后抽时间、挤时间学习。经常一耽误一懒惰,这个事儿就坚持不下去的。所以必须还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不能懒。都说自律的人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能够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督促自己的人,才有自觉意识、自省能力,才有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都说“不怕别人优秀,就怕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他们的优秀就是因为他们高度的自律,促使他们更加的追求优秀、卓越、完美。
第三,在内部自律的同时,仍然需要外部的有效监督形式。内外结合,取得更好的习惯养成效果。打卡、晒作品、目标书、挑战应战等等,都是通过对外的宣告,形成外部的舆论监督氛围,通过外部监督强化内部约束,进一步强化自律,促使坚持好习惯为变成真习惯。
只要有对这个好习惯好的目标愿景,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订一个长远的目标,下一个狠决心,对自己狠一点,才能形成真正的习惯。王健林为我们定了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那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好习惯养成1000天!哈哈
21 天形成习惯,不可能!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