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定律纠结了一段时间,到底要不要写出来,因为俞军书中写的比较简短,但供需在经济学中和企业内部判断极其重要,最终决定还是研究一下,于是去买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9版,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比之前看过的曼昆的《微观经济学》要更深入浅出和全面一点(这和经济学派偏好有关)。
经济学中供需的基本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下降。当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会上升。
其实这个定理看起来是废话,用常识就能判断,而且好像也不全面,生活中有各种反例。但这里有个假定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因为这是学术上进行研究的。
一、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当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会上升。例如苹果是8块钱一斤时,可以卖1000斤,但当苹果卖5块钱一斤时,可以卖两千斤,反之也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替代效应」,例如用户打车上班,可以打滴滴,也可以做地铁或者做公交车。当打车有很多补贴导致价格降低时,对用户来说满足这种效用的选择变多了,于是都开始打滴滴,导致网约车需求量上升。反之随着现在滴滴价格逐步上升,用户发现价格变贵了,于是很多用户开始找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例如地铁和公交车。
但不同的商品在需求曲线上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这个是由于商品的「价格弹性」决定的,价格弹性是价格的变化量/需求的变化量。如果价格弹性>1,则受价格影响比较大,如果价格弹性<1,则受价格影响比较小。例如钻石的价格弹性比粮食的价格弹性要高很多,因为粮食是刚需商品,就算涨价也必须买,而钻石则是非刚需,有大量替代品。
但同样存在很多反例,例如投资品,股票和房子,价格上涨会带动需求量的上涨,这种投资行为的心理和正常交易不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替代效应失灵,例如所有食品同时涨价,导致用户找不到替代品,只能买原来的商品,而由于担心物价进一步上涨,会提升商品价格。
但影响需求量上涨的不只是价格,还有收入因素,叫「收入效应」,由于用户收入增加,就算价格不变,需求量还是会增加,体现在需求曲线上是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二、供给曲线
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供给数量会增加,当商品的价格下跌时,供给量会上升。因为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厂商的利润增加,于是会生产更多商品来获益。反之,当厂商收益小时,则会减少供给量。
例如网约车司机,当打车费用涨价时(实际没有涨价,靠司机补贴实现),司机收到的钱多,很多人来做滴滴司机,但当补贴逐步减少时,又有大量司机流失出去。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类似,供给曲线同样会产生移动,这个主要是交易成本决定的。但政府的税收增加,或者补贴减少,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收益减少,于是会减少供给量。
三、市场均衡
由于需求需求与供给曲线相反,因此会出现逐步达到平衡的情况,叫做市场均衡。例如滴滴早期补贴让大量用户开始使用网约车,但随着滴滴垄断地位形成后,开始逐步涨价,于是需求量减少。而滴滴早期补贴带来大量的司机逐步投入,带来司机数量上涨,但当商品价格逐步上升后,减少了补贴于是司机数量开始下降。最终实现了市场上网约车定价与司机数量的平衡。
市场均衡四、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组合
用户对价格的感知是相对的,如果相同价格条件下,效用增加会导致感知的价格降低。例如你要一个智能手机2000元,但这个手机配备旗舰机才有的麒麟9000处理器,这样产品的效能增加,相对价格会降低。
因此提升相对价格的方式有两种:降低交易成本与提升效用组合,都可以降低相对价格。
五、了解这些对产品经理的启示
1. 判断市场趋势,用户收入的增加会带来市场规模的增加,因为购买的用户量会变大。新技术出现会降低成本,带动需求量上升,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机会。
2.判断供需双方的投入选择。平台与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判断所处行业中是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非常关键。在稀缺的那方做投入,能够产生更高的投产比,也会比竞争对手更容易获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