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吗?

作者: 泉水与树_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6:46 被阅读10次

         

    图片来源网络

          周末时,看到一位家长的朋友圈,连发了三条。都是一个内容:庆祝自己的新店开张。这个新店有一个响亮又显眼的名字,某某办公。而这个某某,正是我学生的全名。看着这三条朋友圈,我想了很久。为什么要用孩子的名字来命名商铺?父母可曾想过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哪些不利?

    1.在物质上,是否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虚荣感?

    2.在学习上,是否消磨了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3.在职业生涯中,是否大大减少了孩子的工种选项,削弱了孩子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某某,在班上是一个成绩靠后的孩子。学习习惯不行,学习态度更是令人着急。字迹也是相当潦草,作业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敷衍的态度。有一次早读,他没有认真读书,我对他私下进行批评教育。他却是一副“我又没犯错,你奈我何”的样子。

            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孩子,到底有一个怎样的父母?直到他的班主任告诉我,他的妈妈总是会为这个孩子的错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我很是无语。改变一个孩子本来就不容易,要我改变他的原生土壤,岂不是要我上天?

            早上第一节课,我特别关注这个孩子上课时的状态。依旧是坐姿懒散、双眼无神、仿佛是行尸走肉一般。让我痛心的是,在他迷茫的双眼中,我仿佛看到了他的未来。20年后,他依旧懒散地坐在自己的办公用品店铺里,老母亲在一旁收拾打扫,他或许打着游戏、或许看着电视剧,等待着客人的光顾。这时,我再看看别的孩子,庆幸地是,大部分孩子的未来,我一无所知。我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状态,无法预知的一切或许充满更多无限的可能!

            而我也知道,作为老师,规范他的言行、帮他树立健康积极的观念,是我的职责。可是同样的灌溉、同样的修剪,这株小树仿佛难以长成我期望的样子。

            我上学的时候,最怕做一种物理题。一个水池有一个注水口、一个出水口。问:什么时候才能把水池注满?

            现在我已经工作了,依旧遇到了这个难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水池,而水,是知识、是能量。我在一旁注水,家长却在一旁漏水。问:何时我才能注满这个水池?

            说实话,面对这个难题,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执著和恐惧。更多了一分包容。不是自夸,是一种无奈的肯定。我心里并不会太责怪这位孩子的家长。首先我还不了解他的家庭,我不知道他的父母经历过什么。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岂是一朝一夕?或许在这一部分家长的眼里,他们已经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出谋划策、为他们计之深远。只是,这样的方法或许不是那么的恰当。

            还记得我上一次家访时,学生的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就是为了他眼界更高更广,才没有把他送回老家,我想让他看看大城市的样子。”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每一位父母想把最好留给孩子,是值得敬佩、值得感激的!但我们给的,真的是最好的吗?

            面对初一学生,父母可以做哪些?

    1.以身作则。爷爷虽是农名,我却从爷爷身上学到了踏实和善良。品质与职业无关,今天父母找的借口,明天会不会成为孩子推脱的借口?

    2.多些陪伴,哪怕不说话。家长告诉我,工作有多么繁忙。其实我也是这样,白天工作身心疲惫,每晚回到家已经是八点半。承蒙我的先生包容,我从进门以后,他会帮我打理好一切琐碎。累到不想说话的我,却把仅有的时间和精力交给了手机。不对!不该!

    3.多些鼓励和肯定。初一的孩子,还有小学的稚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他们渴望得到大人平等、成熟的对待。想想当年,我也是一样。现在的大人口头禅多是:你懂什么?我们当年怎么怎么样。时至今日我也常常犯这样的错,换一个说话方式是换一个心态,一切沟通、倾听,并没有这么难。

    4.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我们班的孩子写的周记中,说抖音上的很多视频都非常感人、励志。但是刷完以后,却感到空虚和手足无措。你我如何得知,这孩子是躲在被窝里刷到半夜,还是在厕所蹲了一个小时?周末挑一个早晨,带着孩子去公园散个步,做个运动,我想孩子会有更多发现,少一分空虚。关注孩子的兴趣,如果可能的话,参与其中。

    5.为他创造私人空间,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给予他信任。教导他正确面对性意识的觉醒。让他明白,你已经成为“大人”,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担当!不该做的事,坚决不能做。

    6.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其家庭背景。我所说的观点是出于保护孩子的角度。有时候孩子因年少无知,交往到社会不良青年,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和电视剧中不同的是,生活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春期的玩伴,有时比父母、老师还重要!

    7.打开胸怀,发现美好,尊敬、配合老师。家长的眼界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孩子的眼界。如果家长是尖酸刻薄、锱铢必较的,这个孩子在学校也很难交到知心朋友,更有甚者,教师不会、也不敢亲近这个孩子。或许这是家长“耿直、实在”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家长的眼光无法聚焦未来,我想孩子也不会有仰望星空的想法。如果家长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教师的威信,我想不尊敬老师的学生,也不会有太顺利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fp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