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晨,洗脸后正对着镜子擦拭护肤品。
听到连续不断带着哭腔的“妈妈、妈妈......”
然后迅速转头,看到一个头发乱乱的小姑娘穿着睡衣、光着脚丫朝我飞快跑来。
满脸泪水,扑到我怀里,嘴里哭喊着“妈妈你不要走”。
我紧紧的把她抱在怀中,抚摸她的头发,轻轻拍着她的背。
告诉她,小孩子要去幼儿园,大人们需要工作。
这样一说,哭的更厉害了,说她不去幼儿园,让我也不要上班,就在家陪她。
我再告诉她妈妈要工作赚钱,给她买好吃的、好看的衣服,还要带她去远方旅行。
而小孩子需要去幼儿园跟小朋友玩耍交朋友,还要跟老师学唱歌、跳舞、做游戏。
我们各自都有要做的事情。
通常这个时候哭声会变小,会认真的告诉我她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玩具。
渐渐的止住哭泣,虽然抽抽搭搭,但也不拒绝把她放下来。
最后告诉她,要是我再不出门,就该迟到了。
又要重新哭一番,但已然好了很多,还会扬起小手说再见。
这样的小离别,每周都要上演,虽然知道无可避免,但还是会难过。
曾经也在她还熟睡的时候走开,想着不用眼睁睁看不到我走开,她会好很多。
可实际上却是,她早晨一睁眼看不到我,挨个房间找妈妈的影子,不得。她会很害怕,很没有安全感,觉得怎么睡一觉醒来妈妈就凭空消失了。
所以,无论她怎么哭的惊天动地,我也通常会选择当她面离开。
至少让她知道我是因为一些事情要暂时离开,过不久就会再回到她身边。
这样做的结果是,她不再焦虑,不再害怕,只会掰着手指头一天、两天,数着我回家的日子。
关于离别这件事,对待孩子跟对待成年人应该是一样,不该自以为是的去处理。
02
读一本书,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让孩子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着。如果她实在需要,走过去帮他一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她过她的日子,你过你的。
可有时候还是无法抑制“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想法。
看她在认认真真却歪歪扭扭画一幅画时,总想要问她画的什么。
当她说出来心中想的那个对象时,会忍不住的去矫正她的画。可是矫正过后她会告诉我,那不是她喜欢的。
更让我后怕的是,有过几次之后,她不再热衷涂涂抹抹了,而是拉着我的手让我教她,说她不会画。
那真的是非常糟糕的体验,就感觉我亲手扼杀了一个孩童的想象力和才能。
孩子心目中的有些事物不是具象的,她有她的想象空间,我这样粗率的行为会打破她自己构建的那个世界。
而原本,我是一直痛恨这些行为的,可结果,我也这么做了。
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买各种画笔和颜料,重新激活她的好奇心,才治愈。
还有对待她左右脚穿错鞋这件事,总忍不住告诉她穿错了。
其实穿错了她自己感觉不舒服,会主动去调换或者寻求帮助的。
这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按照成人的对错规则告诉她该怎么做。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她每次穿鞋时会扬起小脸问我,哪只鞋穿哪只脚,她做的对不对。
我那个时候有多懊恼你们能想象到,我让一个原本应该随性的孩子,早早的进入了条条框框里。
自我强盛,无法给孩子安静和独立的空间。应该懂得停止制造噪音和干扰。孩子不是用来玩耍的玩具,也不是用来控制的物体。
从出生开始,即便幼小需要有人照看,也应该被当做独立的生命平等对待。
必要的放手和冷淡,是一种高明。

03
并不是一个无微不至细致的母亲。自她出生很少过多的去谈论她,也没有加入妈妈们的组织。
也不会一整日陪在她身边。除了必要衣食住行,彼此有一种独立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女人即便身为母亲,也依然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只围着孩子打转。她需要成长,而我也需要成长,正是如此。
我在看书的或者准备食物的时候,她可以很安静的一个人画画、听着音乐跳舞。并不会一直吵闹让陪她。
也有跟我胡闹无限索取的时候,如果是关爱,我会给。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在我这里,我会满足她。
可终有一天她会知道,无限爱她的人一生不过三两个。
晚间讲绘本故事哄她睡觉后,我会在灯下继续写字或者看书。
看着小小的人熟睡的甜美,总会想着等她再长大一点带她一起去苏州住一阵、去世界的别的地方看看。
经常给她拍照,觉得儿童的面容和眼神美丽至极,清澈芬芳。
是在哪本书里见过这样一段话说,如果家庭中有一个五六岁大的女孩,那么他们都是神派下来的天使。她们带来的快乐实在太多,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夸张。
一个小女孩带来的微风和香气,与浑浊僵硬的成人世界完全不同。
因此,对她有感激之心。
有时候觉得时间太快,会舍不得她长大,舍不得她进入成人的世界。
可这想法很幼稚,只能认真生活,不辜负她水晶般的生命来到我身边。
希望她以后远走高飞,完全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只是替宇宙暂时保管她。
愿她能够因为得到过爱,而懂得爱自己,爱他人,因此得到更多的爱。
作者:王小路,国家级营养师,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抗身心衰老秘籍。定期煲身心灵成长与情感类鸡汤,让你气色红润万人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