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教《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课时,有了上节课的铺垫,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但从他们不痛不痒的朗读中,又分明听出了疏离的味道,估计并未洞悉“可爱”一词的内涵和深意。课堂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对话。
师:同学们,提到“可爱”一词,你会想到什么?
生:小狗。(同学都笑了,我也笑了)
生:小婴孩儿,稚嫩的脸,特别可爱。
生:老师,老师也很可爱。(这次同学笑得有点坏,似乎嘲笑出题人的迂)
师:前两者有趣、生动,富有活力,自是可爱。老师怎么也可爱呢?
生: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丰富我们的人生,是值得尊敬的人。
师:(故意恍然大悟)哦,原来“可爱”不仅是外形招人喜欢,也指精神的趣味呀!那你们能理解“你是最可爱的人”中“可爱”指向志愿军战士的什么地方了吗?
生:有表面可爱,比如“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战士,他谈到祖国和人民的时候,脸上是露出笑容的,年轻的生命本身就可爱。
生:他们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没有弹药就与敌人肉搏,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可爱”。
师:分析精妙,“可爱”在这里不再是单纯的有趣,惹人喜爱,除了这层含义,更应该是因敬佩而爱,爱这些志愿军战士的舍身忘我,爱这些志愿军的奉献情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他们的使命,有了责任和担当的人,才是人间至爱。疫情过后,你们能想到哪些可爱的人?
生:“白衣天使”“钟南山”“志愿者”。
师:对,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洪水过后你能想到哪些可爱的人?
生:抗洪抢险的战士。
师:对于词语的理解,我们要站在自己认知层面,理解表面意思,还要结合语境,看他承载的意蕴,多思考,多挖掘,语言就会深刻起来。
02
冯玉祥火中救小孩儿的情节十分感人,但要让学生如何跨越时代的沟壑去感动?学生齐读一遍这段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对话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这段的时候,我就在想,面对火海,面对隐约传出来的哭声,冯玉祥冲进火海,他当时只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在祖国这样的情况下去救助,在朝鲜也一样。
生:想到孩子还小,必须把父母就出来,否则谁养活他。
师:在那岌岌可危的时刻,他想到的是别人。那没想到什么呢?
生:没想到,自己可能被烧死。
生:没想到,第二次闯进火海有多危险。
生:没想到,自己的生命也许就结束在这场大火中。
师: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呢?
生:对朝鲜同胞的爱和情谊。
师:你们说的这种情谊就是“国际主义精神”,你还能想到谁?
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师:阅读一篇文章,就要多问自己几个“想着什么”,再问自己几个“没想着什么”,前后对比就会发现人物形象的光辉之处了。
……
教学感悟:
(一)“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深度学习的三个视点——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深度学习”从问题开始,着力于从“基于教科书水准”上升到“超越教科书水准”,以“对话指导”与“反思指导”作为教学的支柱。
(二)阅读教学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积少成多的过程。每一篇文章积累一个阅读方法和策略,学生的阅读理解就会具备方向性。
(三)课堂教学是一个融的过程,融学生已有体验,融学生未知领域,融生生、师生、生本之间可以产生共鸣的地方,教师搭建融的平台,学生学会了融,教材才能鲜活的呈现在课堂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