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必须有梦

作者: 白镜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10:02 被阅读21次

    现代社会有很多失眠的人,有些是重度的,有些是轻微的,有些是经常的,有些是偶尔的,但多多少少每个人都遭遇过失眠。

    没睡好的人,包括你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叹:唉,昨天做了一晚上梦,一宿没睡好!

    我们也常常会羡慕那些心宽体胖、一夜饱睡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总让人羡慕羡妒恨:我一粘枕头就着,从来都不做梦!

    看来一夜无梦是我们很多人的渴求!

    而梦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梦呢?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写过一本《梦的解析》,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读过, 他把梦归结为人的潜意识的产物。

    这和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弗洛伊德这个理论贴近我们的想法,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不过斯坦福大学的威廉.迪蒙特却提出了新的观点。他指出:每个人都会做梦,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量的梦是人的生命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会有梦的结论来自阿瑟瑞斯基的发现。人的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开始是浅睡眠阶段,接着进入越来越深的睡眠阶段,然后当你达到最深度的睡眠阶段后,便开始依次返回到最初的阶段。

    当你再次进入睡眠第一阶段时,会出现一个叫REM的特殊阶段,也叫快速眼动阶段,而梦大部分出现在这个阶段。

    因此其他四个阶段又被叫作NREM阶段,整个夜晚,REM睡眠和NREM睡眠大概交替5-6次。

    阿瑟瑞斯基征召了20名正常成年人为被试,利用仪器监控他们的睡眠,在快速眼动阶段(REM阶段)唤醒被试,其中多部分人都能报告出非常形象的梦境,在无眼动阶段(NREM阶段),多部分人报告无任何梦境。

    由此阿瑟瑞斯基提出了每人都会做梦的基础理论。

    迪蒙特的假设是在阿瑟瑞斯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并进行了做梦剥夺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实验是这样的:被试每次进入REM睡眠阶段时就会被实验者唤醒,直到完全清醒,才允许他们再次入睡。

    实验发现,人类用于做梦的时间惊人的相似,大约占睡眠时间的19%,而被试经过几个做梦剥夺的夜晚后,进入恢复阶段,其做梦的时间明显增加了,平均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7%。

    而大多数被试在睡眠干扰阶段,都出现了轻微焦虑、烦躁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症状。

    迪蒙特从实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人需要梦。倘若不允许人们做梦,经过连续几夜剥夺做梦的睡眠,就会增加人们做梦的压力。在经历做梦剥夺阶段后,被试做梦的数量有所增加,做梦时间显著延长,这种增长会持续几个晚上,以便在数量上尽量补偿被剥夺的梦,这种现象有个术语就叫“REM反弹”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失眠者对安眠药会形成依赖,服用安眠药后会增加沉睡时间,抑制REM睡眠,使人大部分时间保持在深度的NREM睡眠阶段。

    一量停止使用安眠药,就会出现强烈的REM反弹,让人害怕睡觉,从而又开始服用药物。

    看来我们很多人把“多梦”做为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科学的,失眠并不是由做梦引起的,梦是每个人都做的,而且是必须做的,如果你在某个晚上剥夺了做梦的时间,那么梦就会在下一个晚上补回来。

    该用一个平常心看待“梦”了,既然“做梦”是人必不可少的一项生理需要,那么我们应该学会与它和平共处,不必为了做一晚上“噩梦”而焦虑不安,也不必因为整夜做梦就把它当做失眠的罪魁祸首。

    放松心态后,或许噩梦不断会转变成一夜美梦,辗转难眠也会转变成好梦沉酣。

    生而为人,必须有梦。

    关注WE心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而为人,必须有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iw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