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对于上海来说是个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反而你不太会想到要去看看。但是看了一些资料,看了大家拍的照片,还是有向往。就觉得那些古老的东西,那些自然的,那些黑瓦白墙很诱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旅行之前先去了解那个地方的历史,它为什么会成为它现在的样子,以及一些人对这个地方的看法和评价。我想更全面的了解那个地方。官方的资料里面说的都是很美好的东西。黑瓦白墙如此自然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那些房子里的雕刻是如此的巧夺天工,就是人类艺术的愧宝。那里也是中国文房四宝的最优质的产地之一,不仅有最优质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最优质的原材料,而且还有祖传的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还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前朝官员和曾经富可敌国的商人们,以及近代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陶行知,胡适......一切的一切赋予徽州这个地方拥有了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们所向往的,或许是被引导向往的最基本元素:大自然,历史文化底蕴,匠人精神。这些元素都豪不勉强地融合在了徽州这片土地上。

但是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就是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任何地方,如果你只听到正面的声音,你一定知道这样的评价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去看了赵焰写的那本关于徽州的书,虽然他是当地人,他也写了很多徽州的美好,回忆了他的少年时代,记录很多徽州的历史还有那些人物,但是,他是中肯的。或者说他对徽州的过去和现在是又爱又恨的。如果大家真的很想要了解这块土地,而不仅仅是去拍一些古朴的照片,而去表现自己的审美和品位,我想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也拍了很多很美的照片。那些村庄是美的,特别当你远观而非亵玩的时候。


那些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商人,在徽州以外的江南花天酒地,享受过人生巅峰以后,他们还是选择了把大量财富堆砌在他们家乡的住所。在那个年代,商人是被瞧不起的社会阶层。他们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敬,他们花钱捐官,把钱用在所有别人可以看得到的和他自己可以暗爽和自我安慰的地方。男人经常离家出去做生意,女人老人孩子留守在那个房子里面。那些房子因为安全防盗的考虑,把窗户做得很小,把门做得很结实。可是看过了江南的园林,即使这些房子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去建造去雕刻,用了上好的木材石材,我并不羡慕可以住在这种房子里的人。因为住在这样的宅子里,你跟外界的联结是断裂的。外面的青山绿水再美好却不属于无法跨出大门的人。男人出门经商,也许几个月,也许一年两年,也许20年,在家守候的妻子孤独得守着这个宅子,那些一座座的牌坊就是对孤独最好的证明。

也正是财富,使得当地的雕刻艺术如此的发达,让我有一丝羡慕的是那些做雕刻的人。有大量的商人投资他们,让他们去尝试去雕刻出他们所能雕刻出的最好的作品。我相信那些匠人是开心的,不管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现在遗留下来的也是他们的作品以及传承下来的工艺。然而当时的这些工艺承载的是商人的财富,它没有承载太多或者我没有听到看到太多关于那些工匠的历史。所以当你看到那些墙上,横梁上,窗户上的雕刻的时候,你惊叹于他们的技艺,惊叹于附着在这些之上的财富,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可能正如赵焰在书里写的那样,“中国文化在精神上缺乏对财富的足够支撑”。你显然看不到那些商人的精神内核,同时你也没有看到那些工匠的精神内核。他们雕刻的都是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等历史故事和人物,以及各种跟福禄寿等等相关的内容。也许他们对于同样的故事情节有每一个工匠自己的诠释,但这些是我们看不到的。他们所要满足的是商人的利益和喜好,是为了满足商人的自恋和展示财富的儿做出的产品。


我突然想到了文艺复兴,想到了米开朗基罗,想到了那个天使投资人美第奇家族如何养活资助培养了那些艺术大家,其中就包括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然而,从这些天使投资人身上你看到的是拥有财富的人对艺术对真理的追求,也看到了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大师的诞生。虽然起因是美第奇家族有宗教上赎罪的需要,而去建教堂和投资艺术。但从结果来看,他们真真切切地推动了当时的文艺复兴,从而影响了人类文明和人们的价值体系。人的精神内核一定是从他所做过的事情和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然而在徽州的那些雕刻上面,我看不到那些精神内核,同样拥有财富,为什么结果相差如此之大?
我们去到那些古村落里,看到那些村庄和建筑。然后从导游的流水线似的标准化导游词中,获知了一些当地的历史,获知了建造这些房子花费了多少财富。如果我们只知道了这些,我们能从那些古建筑,从这次旅行中带走什么呢?我们也许能带走一些美丽的照片,带走一些浅层的关于当地的知识。但是那些知识,似乎很难提升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核。因为我们就是没有看到听到太多精神上的东西。反而我从赵焰的书上读到的关于陶行知,关于渐江等等那些人物的经历,让我获得了一些力量。

写到这里,突然有一点点悲哀,为那些工匠们,也为那些商人。普通人无法改变大历史,我们都是跟随者,随波逐流。在大历史的洪流里面,每一个个体的选择,每一个个体的反省,思考和再选择,也许才是人类最有价值的部分。那些商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在那个大历史背景里面,在他们所受过的道统教育下,做出了他们或许主动或许被动的选择。昨天去看了“我不是药神”,没有人有错。但最使人动容的,一定不是在大环境大规则下随波逐流的人,一定是那个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反省自己和本着良知重新去做选择的人。


当然,以我们现在对社会对人性的评判标准,去评判几百年前的社会和人的思想是不公平的。几百年后的人们看我们也许是同样一种心态,觉得我们很可怜。之前住在那些宅子里的人,他们的选择也许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你能赚到钱,衣食无忧,就已经很幸运了吧,炫耀一下又有什么错呢?我们在朋友圈晒的种种不是一样吗?我们现在觉得自己有很多的自由和自主,然而你真的有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