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犹豫是否写这样的一座城,所以一直没有动笔。或许是因为太熟,或许是担心,自己的笔墨描述不出她的美丽。直到前几天,看见一句话,原话是这样说的:从那年我们踏上离家的火车开始,从此我们的故乡只有了冬,没有了春夏秋......于是终于下定决心,来写写,那座久违的城市——荆门。
我的故乡,是荆门下面的一个小镇。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基本上可以割裂成了两半。一半是初中以前,那时候还小,不知道这座城市多大,也不知道她拥有着些什么,记忆里唯一深刻的印象就是摸彩票时的人山人海。记忆的另一半,是初中以后,阔别了小镇,去荆门读书,从此以后,我才开始慢慢地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印记。
我的学校在掇刀,不甚出名。学校的山后,有一座庙,不大。没有高碑大坊,也没有高耸的佛堂,只有几间平顶房,唯一奢华的,就是一座三层的藏经塔。藏经塔我偷偷的爬上去过,却没有天龙八部里面描述的,书香满屋,只有几张残破的椅子,一尊佛像,还有书架上稀稀落落的经书。寺院的和尚很少,我甚至不知道那里的和尚究竟是不是真和尚,还是仅仅只是一个看寺人。我不信仰佛,但是到了寺庙也会偶尔的拜拜菩萨,不为祈祷,只是觉得好玩,当然也没有多少钱去添香火,和尚们也不恼,最多也就笑笑。直到有一天,一个和尚看见我漫不经心跪拜着时,对我说道:其实,应该这样的。于是,他就那样轻轻的俯下身,磕了三个头,不算很有力,但是那种虔诚,却第一次触及我的灵魂。直到多年以后,当我再次踏入寺庙,我还是能清晰的回忆起,他那虔诚的背影,还有那个下午,那座安静的寺庙。
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记,基本上是围绕着高中。而高中,所能触及的,无非也就吃的和玩的。
那时候,喜欢上网,并不是沉迷上网,仅仅只是喜欢去网吧。南熏门附近有很多网吧,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里还有很多好吃的,最终能留在记忆里面经久不衰的还是麻辣烫。荆门的麻辣烫和别的地方大抵不同,都是围着一个大锅子,然后你就给老板说,我要吃什么什么,老板就会递上一个小碗,里面放好调料,从锅子里面捞出你点的菜,放到你碗里。围着的一圈人,通常都是陌生的食客,所以还可以经常看见美女,如果胆子再大一点,还可以搭讪:哎,你是那个学校的啊?哎,这么巧啊,我也是耶……这种美食伴随了我三年,直到我去了别的城市上大学。如今,那些麻辣烫依旧存活在故乡的大街小巷,而我,也只能在回家的时候,才能回到那宽窄不一的巷子,吼上一句:老板,来一碗……
吃烧烤,那个时候大多去白云观。湖北人喜欢用白云这两个字眼,大抵和李白的《白云歌》有关吧。但是这座道观,和李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倒是和吕洞宾有关,至于传说我就不曾了解了,说不定还是后人穿凿附会才出现的。而那个时候,也不甚关注,关注的更多其实是夜晚它门口的烧烤摊。我比较喜欢那里的烤鱼、烤韭菜和烤小馒头,再来一瓶金龙泉啤酒,不亦乐乎。金龙泉是荆门独有的啤酒,九十年代最辉煌的时候还曾是国宴啤酒,但是如今,这个品牌却只能蜷缩在荆门这一块小小的地界,等待我们这些游子的回归。
城区玩的地方似乎并不是很多,对于我这样略带文艺的孩子来说,应该只有东宝塔和龙泉了。百度里面对东宝塔是这样描述的: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它的年龄比“荆门”还大212岁,是湖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而那个时候的自己,往往并不怎么关注这些,只会惊叹,哎呀,这塔这么高,当时怎么造的啊?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不倒哇?现在想来,要是真倒了,那该有多遗憾啊。
如果说,东宝塔我们是偶尔光顾的话,那么龙泉公园大约算是比较大众也比较常去的一个地方吧。园内有湖,湖畔有泉,泉曰龙泉,故名龙泉公园。公园看似不大,实则别有洞天。龙泉公园的大门很古色古香,进去是一条长长的走道,树荫茂密。而旁边是一些娱乐的设施,大多是小朋友玩的,而我,比较喜欢去公园的后山,尤其是雪后的后山。
喜欢雪后的后山,仅仅是因为安静。我不喜欢用银装素裹来形容,但是想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绘,罢了,就用这个词吧。雪后的山,像一幅没了墨的泼墨山水,少了几许黑,却多了大片白,而自己,就像是山水中的一个小黑点。静立在没过足面的雪地里,向这座城市望去。雪后初霁的城市,折射着淡淡的白光,雾腾腾地一片,没有春日里天云翳飘渺的那种妩媚,也不像夏因露而升腾的飘逸,更不见秋日里氤氲雾饶的缠绵。只是柔柔的,淡淡的,若轻轻地感受,便能体会到它柔柔的静。
高中时候的晚上,喜欢跑出去通宵。但是老板十分的狡猾,十点以后才是包夜的时间,于是,如何打发十点以前的时间,这成了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我们打发时间,一般是去天鹅广场。每天在广场上跳舞的大妈都很多,但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我们一般会去滑旱冰、打乒乓球、下棋。而我比较喜欢玩陀螺,那种海碗大的陀螺,带着闪闪发光的小灯,转起来是一个个彩色的圈,煞是好看。唯一不太方便的是,陀螺太大,抽起来太费劲,不过看见自己陀螺将别人的小陀螺一下子撞开老远的时候,顿时又会欢呼雀跃起来。
那个时候,很喜欢看书,但是由于囊中羞涩,就只能到处去租书或者是买旧书。当然,新书也会去买,但是一般只买比较少见的书,印象里在书店买的就只有《傅雷家书》、《黑白异境》还有《山羊不吃天上草》这寥寥几本。更多的时候是去泡旧书店,从新概念作文的新奇追随,到金古武侠的热血沸腾,再到白鹿原的粗犷厚重,就在那一个个旧书摊旁,就在那张张书页的翻阅声中,岁月的叶子,等不起年轮的成长,于是,那些过往,连同时光一起,渐渐刻写成沧桑的模样。
后来,离开了家乡,走过了很多景点,才知道,原来这座小城居然是嘉靖皇帝的龙兴之地;看了很多书,才知道,原来这座小城居然是道家创始人之一老莱子的故地;看过了很多博物馆,才知道,原来这座小城居然也有着新时期时代遗址的悠久历史。去了很多地方,才知道,原来这座我不曾在意的城市,却成了我生命里的独一无二……
如今的我,行走在另一座城市,看着这里的日起日落,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故乡的春花秋月。没了那在风中摇曳的油菜花,没了那土坡后的山和塔,也没了记忆里的傍晚和青蛙。
只剩下梦里,那些木头,还有木头边上,安静跌落的花……
(本文所有插图均出自冉无盐《本土绘画散文——有一座城市叫荆门》,作为一个荆门人,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记录这座不知名的城市,谨以此文向原文作者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