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 | 缠中说禅 | 朝闻道夕死

论语 | 缠中说禅 | 朝闻道夕死

作者: LHLaw13 | 来源:发表于2022-07-23 07:07 被阅读0次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缠师新版论语解读中,这句话被排在三个“不亦”的总纲之后,是《论语》的第一条。所谓“闻、见、学、行”“圣人之道”,首先要“闻其道”。道不闻,则也就没有后续的“见、学、行”。然而,就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话,却被解释成“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这种意思。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请问:晚上死值得,那中午死就不值得了吗?或者说第二天早上死值不值呢?

翻译论语不是胡说八道,要注意内在的逻辑(也即论语乃至儒家的整体精神内核——承担)。“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这种翻译绝对是一种不讲逻辑的翻译。

在这里,死,是指死守,坚持,至死不渝;并不是去死的意思。而朝与夕也不是单纯指早上晚上,而是代指了各种当下现实条件,不管大环境是优越还是恶劣,对道都要坚持,学之思之行之。

原来的断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很成问题的,由于古文都没有标点,因此千古以来被惯用的这个断句,把“死”真当作死给搞死了。

这“死”是“固守”、是“承担”,相应的断句就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其实,这里的“道”字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整部《论语》都是在讲圣人之道是什么以及如何行圣人之道,省略“道”并不会影响理解,“朝闻夕死”,这更符合古汉语的style。

这“死”,是“固守”、是“承担”,因此就必须“死心塌地”、“痴心不改”;

只“闻”不“死”,是不能行圣人之道的,只不过是打打嘴炮口嗨一把而已;

而对某些知识分子来说,其最大的弊病也正是只“闻”不“死”。

这句话总体翻译一下便是:君子,从“闻道”开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直到最终成就“人不愠”的世界,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行“圣人之道”。

相关文章

  • 论语 | 缠中说禅 | 朝闻道夕死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缠师新版论语解读中,这句话被排在三个“不亦”的总纲之后,是《论语》的第一条。所谓“闻、...

  • 论语 | 缠中说禅 | 前言

    《论语》,国学第一书,其开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论语 | 缠中说禅 | 有教无类

    子曰:有教无类。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因此就会产生“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其实说的就是当下现...

  • 论语详解 07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07)作者:缠中说禅 《论语》,中文第一书,其开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缠解论语007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07)作者:缠中说禅 《论语》,中文第一书,其开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这章的来源依然是缠中说禅的《论语》详解。 通常人们,看到缠中说禅解的这章,会不理解什么是位次。这里详细地说一说位次...

  • 缠中说禅-论语之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什么是学...

  • 缠中说禅-论语之承担

    《论语》,中文第一书,其开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缠中说禅-论语之有朋

    “学而时习之”,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风云际会、波随浪逐,感而“有朋自远方来”。“有”,非“有无”、“持有”之“有”...

  • 缠中说禅-论语之有教无类

    子曰:有教无类。 “无类”,就是“不相”,这一章,就是君子谋“圣人之道”所必须坚持的“不相”原则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 | 缠中说禅 | 朝闻道夕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nv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