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缠师新版论语解读中,这句话被排在三个“不亦”的总纲之后,是《论语》的第一条。所谓“闻、见、学、行”“圣人之道”,首先要“闻其道”。道不闻,则也就没有后续的“见、学、行”。然而,就这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话,却被解释成“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这种意思。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请问:晚上死值得,那中午死就不值得了吗?或者说第二天早上死值不值呢?
翻译论语不是胡说八道,要注意内在的逻辑(也即论语乃至儒家的整体精神内核——承担)。“早上闻道,晚上死了也值得”这种翻译绝对是一种不讲逻辑的翻译。
在这里,死,是指死守,坚持,至死不渝;并不是去死的意思。而朝与夕也不是单纯指早上晚上,而是代指了各种当下现实条件,不管大环境是优越还是恶劣,对道都要坚持,学之思之行之。
原来的断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很成问题的,由于古文都没有标点,因此千古以来被惯用的这个断句,把“死”真当作死给搞死了。
这“死”是“固守”、是“承担”,相应的断句就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其实,这里的“道”字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整部《论语》都是在讲圣人之道是什么以及如何行圣人之道,省略“道”并不会影响理解,“朝闻夕死”,这更符合古汉语的style。
这“死”,是“固守”、是“承担”,因此就必须“死心塌地”、“痴心不改”;
只“闻”不“死”,是不能行圣人之道的,只不过是打打嘴炮口嗨一把而已;
而对某些知识分子来说,其最大的弊病也正是只“闻”不“死”。
这句话总体翻译一下便是:君子,从“闻道”开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直到最终成就“人不愠”的世界,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行“圣人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