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六二:道无精粗,因人而异

《传习录》六二:道无精粗,因人而异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9-01 16:41 被阅读0次

《传习录》六二:道无精粗,因人而异

问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在光大孔门学问方面,孔子的弟子之中最给力的有两个。一个是一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恪守谨严法度的曾参,也就是那个“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另一个是下出“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断语,穷其一生试图将孔子神圣化,一点点将之捧上圣坛的子贡。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出过在杂说纷纭的境况中,毅然将圣学推上正途的孟子,出过将之政治化的董仲舒,出过在“穿求文义”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国民教材的孔颖达、朱熹。最终,出了个将圣学拉回到人世间,以圣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为圣贤”者——王阳明。

这些人物各个不同,甚至在主张上是针锋相对的,以至于他们身后的铁粉们,如同摸象的盲人,因为主张和结论的不同而吵得不可开交。看懂王阳明“心法”者瞧不起朱熹的严谨,看到朱熹法度者,瞧不起王阳明的“巧言令色”。甚至彼此认定了对方阵营中的全都是酒囊饭袋、井底之蛙。

圣人所传之道,恰如老子所言,是“道法自然”的,那些自以为恍然见道者,固守在自己所见的一星半点里不可自拔,转而对自己所不及之处再无半点敬畏。自以为自己所见是“精”,他人所见是“粗”,殊不知,他人所见之“粗”恰是自己所不见其“精”引发的误会。

王阳明讲得很透彻——“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试图践行“学为圣贤”的王阳明,甚至直接忽略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三者在“见”的能力上的差别,只将学人分为两类——愿见者和不愿见者。不愿见者如走马观花,进到一间房里,见一个大概如此,有些兴致的留下个“某某到此一游”,便匆匆就此别过,再不踏入此间房一步。愿见者则久处其间、流连忘返,对其中柱壁、文藻等细节,细细玩味,一一看得分明,慨叹于其精致隽永,恨不能安居其中。

若有人分别问及愿见者和不愿见者对那间房的看法,前者一定认定那就是一间房,没什么特别之处,粗有规模如彼。后者则一定认为那是一间与众不同的房,细节之处,令人叹为观止,设计之妙,堪称巧夺天工。

孔子当年讲“出门如见大宾”,人之待人应当如此,心怀无边敬意。人之待道,甚至待世间万物,何尝不该如此?唯有对万事万物皆怀无边敬意,才有深入其间、乐在其中的意味。

处富贵者不安处富贵,居贫贱者不安贫乐道,无边人欲主导人性,该是个怎样浮躁的世界?孔子高度评价颜回的“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在陈蔡间绝粮时警戒子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甚至公开对众弟子讲“富贵”如果是可循道而求的,即便是让自己做个马车夫也乐于去求,但如果是不能循道而求的,还是做一些与自己志趣相符的事更好。

孔子“修己、修身以合天德”的思想,沿着“修己以安人”的路子一路发展,遇到立志“学为圣贤”的王阳明后,发展成更为通俗的“去人欲,存天理”。道无粗精,恰如世无好坏,无处不是安身立命之所,无时不是修己、修身之时!

相关文章

  • 用心是最好的方法,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走近先贤王阳明之二十一

    《传习录》陆澄录的第四十六篇原文如下: 问道之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贝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

  •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 Java 服务端“问题”

    导读 明代著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有云: 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

  • 道无精粗

    先生给我们论道了!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徐爱的话非常有道理,人心就像镜子,但是圣人和常人的心还是不一样的,圣人...

  •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 Java 服务端“问题”

    明代著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有云: 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

  • 传习录上63——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原文 问道之精粗。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

  • 道的表里精粗,远近旁类

    道的表里精粗,远近旁类原文问道之精粗。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

  • 2017-07-26

    道无精粗 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

  • 阳明心学220――道之精粗

    阳明心学220――道之精粗 (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8:40) 读《传习录》十七...

  • 我的读书笔记(6.24)

    阅读主题:王阳明答学生问道之精粗。 内容回顾:王阳明说,道无精粗,人的见解却有精粗。例如:一个人走进...

  • 百日成长计划

    经典导读:【道之精粗】 圣人之学,心学也,大道无精粗之分,人之所见有精粗,认识大道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使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六二:道无精粗,因人而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p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