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赞恩费力地掰开游乐场雕塑的衣服,让雕塑的乳房裸露出来。这个镜头用意何在,导演应该不只是想拍下他的顽劣。乳房在孩子心目中象征着最信任的爱,导演在这里想表达的应该是赞恩对母爱的渴求。
在这个12岁的孩子心里,他从来就没有感受过爱。他在电视台控诉他的父母的时候说,“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个垃圾””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心里应该都有一个疑问,赞恩的父母丝毫没有表现对子女的爱,那为什么还要生养这么多的孩子?他们是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么?
有一段导演采访实录能很好地解释了赞恩父母的行为。
娜丁·拉巴基说:因为这些父母也是体制下的牺牲品,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们也是这样被虐待被无视长大的,他们的母亲也是很早被迫嫁人,他们没有上过学,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这样一代代循环,这确实不是他们的错。整个社会制度让这一切重演,有太多事情需要解决,而教育是最重要的,这些人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甚至没有机会在生活中自由呼吸。所以他们自然不知道如何爱孩子,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要生下这么多孩子,他们会告诉你,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停止生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没有人教过我。说出要唤醒他们的话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太难,做出改变太难。
我自己的立场有时候很恨那些父母,因为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一个人躺在他们的尿里,冻得发紫,只能干吃奶粉末,因为根本没有水,那个时候我就恨那些母亲,为什么要抛下孩子自己出去,我就等着他的妈妈回来,和她聊了聊。谈了半小时之后,我知道我无权评判她,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她的境遇中,我没有饿过肚子,也没有在十二岁被迫嫁人,没有被社会边缘过,所以我无权评判她。甚至有的时候,她让自己的女儿十二岁就嫁人,是因为她觉得那会对她更好,因为女儿以后就能有饭吃,其他孩子也会分到更多食物。她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她觉得这样做是没问题的,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循环
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影片里妈妈为妹妹的死去痛哭流涕,爸爸在抱怨儿子的不争气。眼泪和抱怨是他们唯一能给予子女的爱。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们爱一个人的能力被现实打败,人性是吃喝不愁再谈的,食不果腹时先想怎么活着吧!
留守儿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父母在乡村根本没有出路,为了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只能选择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一年,甚至几年才回来看一次孩子。你能说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么?都是生存环境所迫,他们也想陪伴在孩子身边,新闻里很多留守儿童离开父母的画面,声嘶力竭的不只有孩子,父母同样的泣不成声。
严歌苓的《小姨多鹤》里,日本战败后,遗留在中国的日本村民在逃亡过程中,有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更多的痛苦,选择杀了他。你能说她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么?
不单单是人,动物也有一种“亲杀行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野生动物,生出一窝儿女时,会把自己认为的最体弱的那个吃掉。因为取食受到限制,如果养不活,与其在它夭折后被别的动物吃掉,不如自己吃掉。
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会缺席,只是换另一种方式而已。不同的生活环境,爱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强度会有很大的区别。赞恩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可是没有爱的能力。
影片里有个埃塞俄比亚的难民单亲母亲。初为人母的她,表现了非常强烈的母爱。她宁愿冒险带孩子上班,也不愿意把孩子卖给办假证的蛇头。
有一个镜头戳得人心痛,她因为无证被逮捕后,乳房胀痛得难受,她哭着在厕所里徒手挤奶。眼泪和抓捏着的手透着深深的无奈。母爱在这时候那么的无能为力。她那么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却硬生生被剥夺了爱。
爱你,却无法给你更好的生活;爱你,却要被迫离开你;爱你,却要杀死你;爱你,却无法靠近你!比不爱更痛彻心扉!世界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很多时候,都是爱着,却无能为力!
但愿,这世间所有的父母都能任性地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得到应有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