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何为真相?

作者: 荣庭de日拱一卒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0:14 被阅读10次
来自摄图网

《超越感觉》的第3章,内容较多,用了5个早上读完,几乎用了整个周末才完成笔记和报告。第3章讨论“Truth”,刚开始译为“事实”,后来改为“真相”。

西方知识谱系中,关于“真相”的讨论绵延数百年,核心是人的认知与世界的关系。尽管不同的观点曾经争论激烈,但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越来越不关注这个问题了。

真相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即便有人说出真相,也很难得到重视。因为,真相常常过于复杂,甚至超出了大家的理解能力。

但事实上,真相对我们思考和行动有着巨大影响。正如达利欧在《原则》中提到的:

真相(或者更精确地说,对现实的准确理解)是任何良好结果的根本依据。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人如何准确地理解现实,发现真相。

— 1 —


现代社会,相对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普遍接受:

真相是相对的,主观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真相。

这样来看,似乎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是对的,没有人是错的。因为,我的判断和选择是根据我的真相,你不能否认我的真相,也不能否认我的判断和选择。

这是真的吗?

作者首先是从起源上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

对成人而言,人人都有自己的真相,貌似讲得通。但对未成年人呢?父母、学校、社会,会对他们的观念、习惯,包括他们认为的“真相”产生多大的影响?

也许你会说,我成年后,就抛弃了幼年所受的影响。这个说法,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面前,只能证明是笑话。

换句话说,成人世界所谓的“真相”,实际上受到每个早期成长的影响,受到当时的环境和观念的影响。也就是说,你的真相,至少部分来自于童年,来自于父母,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 2 —


也许你会说,作为成年人,我相信“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眼见的,未必属实。

亲眼所见的现象,我们会习惯地作出判断,自认为这就是真相。而这个真相,严重地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

因此,作者分别对真相的直接来源进行了批判。

我们看到的世界,获取的真相,直接的来源是:

直觉(perception)

记忆(memory)

信息(information)

显然,直觉是不可靠的,记忆容易扭曲,信息常常既不准确也不完整。

直觉受到我们的欲望、兴趣和期望的影响,倾向于简化周遭的世界。

我们容易忘记细节,并且会在以后的回忆中用想象填充记忆中的空白。

世界很大、很复杂,信息很多、很杂乱,你接收到的信息质量有多高?

 如果个人在判断上容易出错,那经过许多聪明人检验的判断呢?只能说,经过许多聪明人检查的判断,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例证是:

伽利略在17世纪早期提出“日心说”,但随后被视为异端而逮捕,被迫宣布放弃这个观点。因为,那个时代被所有科学家接受的“真相”,是“地心说”。

作者还列举了几不太常见的例证:

外科手术中,医生很长时间都在手套上抹滑石粉,后来发现有毒,随后用淀粉代替,但后来也发现有毒。

很多年,医生都在手术中用吗啡止痛,后来发现容易成瘾,然后就研究不会成瘾的替代品,结果是发明并批量生产海洛因。


— 3 —


说了这么多,把以上内容小结一下:

我们的观念和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尤其在孩童时期。

直觉和记忆都是不完美的。

我们接收的信息既不准确也不完整。

所以,在作者看来,“人人都有自己的真相”是可笑的。我们是可以创造很多东西,但不是“真相”,而是判断、观念。这些我们常常作为真相接受,但常常并不真实。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相呢?在作者看来:

关于某事的真相,就是事实本身,有着确切的排列和比例。我们的意见和主张如果与事实相一致就是真,否则就不是。

以上翻译显得有点怪,贴出原文:

The truth about something is what is so about it -- the facts in their exact arrangement and proportions. Our beliefs and assertions are true when they correspond to that reality and false when they do not.

理解(或翻译)上有两个问题,

in their exact arrangement and proportions 到底如何理解?

beliefs 通常理解为“信仰、信念”,文中出现多次,根据上下文,理解为“意见、判断”更通顺。

— 4 —


那对待现实、获取真相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认识自然世界方面,“真相”很容易被理解为“发现”(discovery)。不管你如何认识,真相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

但在复杂环境中,真相就很难得到查明或陈述。心理和哲学上的许多问题,真相就更难查明或说明了。进而到社会生活中,真相更是真假难辨。

比如,美国9.11恐怖袭击后不久,就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推测,认为袭击是美国政府高官的密谋,目的是为攻打伊拉克提供借口。这个“阴谋论”的推测,符合很多人的胃口。

在作者看来,探索真相的过程中,拥有正确的思维框架很重要。正确的姿势是这样的:

我知道我有局限,而且很容易被误导。我肯定无法找到我想要的全部答案,但是我会更精确地观察,更彻底地考察,更小心地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我这样做了,就会离真相更近一步。

— 5 —


但现实世界是如此复杂,探索真相的路上荆棘丛生、陷阱密布。作者指出,最大的挑战就在因果关系上,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认为事件之间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其他关系;

只看到简单的、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没有看到复杂的、微妙的因果关系;

相信因果关系中只有物质力量,而没有人类事务。

 如何避免这些误区,作者给了四条建议:

相继发生的事件,也可能没有因果关系;

不是所有因果关系都包含力量和必要性,人的感情、想法、观念也会产生影响;

要考虑到自由意志是人类事务中的万能牌;

因果关系本身是复杂的。

因果关系本身是复杂的,但进化中人们形成的自然倾向是,尽可能简化处理,以方便理解和掌握。这在传统社会可能没有问题,但在现代社会,这种简化处理可能是危险、甚至有害的。对此,作者给了四条忠告:

记住有些事件,虽然很少,但也只是“仅仅发生”。

记住自由意志在人类事务中是强大的诱发因素。

注意在一系列事件中,结果常常成为原因。

注意在处理人类事务时,结果可能不可预测。


— 6 —


光说不练,等于白干。作者每章都给了一些应用练习,第3章给得比前两章都多。这里就挑最后一个:

谁该为2008年金融危机负责?

为了克服危机造成的后果和确保危机不再发生,这个问题成为持续讨论的中心。评论家在原因上产生分歧。一些人认为是小布什政府的政策造成的;其他人认为是华尔街的贪婪造成的。相反,许多人指出90年代国会向银行施压,向没有偿还能力的人贷款。此外,还有人认为危机起源于卡特政府,尤其是1977年社区再投资法案。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可以尝试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去查阅人们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关键词是“社区再投资法案”“金融危机原因”“次贷危机”。要求是:

确保了解全部观点,然后评估其优缺点。

综合各类意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解释其合理性。

答案稍候更新,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试试~

—END—

相关文章

  • 超越感觉:何为真相?

    《超越感觉》的第3章,内容较多,用了5个早上读完,几乎用了整个周末才完成笔记和报告。第3章讨论“Truth”,刚开...

  • 超越感觉:何为论证

    超越感觉:何为论证 文 | 龚荣庭 文章或演讲有没有说服力,人们常会用“是否有逻辑”来评判。而这个逻辑,更准确地说...

  • 超越感觉:何为证据

    超越感觉:何为证据 文 | 龚荣庭 继上一章《你的意见有多好》专门讲观点本身的可靠性,《超越感觉》的第六章:Wha...

  • 认清真相不容易

    上一篇《超越感觉:何为真相》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光说不练,等于白干”,于是把原书中的练习翻译出来,邀请大家一起讨论...

  • 〖超越名相 直奔真相〗

    〖超越名相 直奔真相〗 ——〈开灯心语〉 超越名相, 直奔真相; 才是生命 ——彻底的解放…… ——...

  • 超越感觉作业(真相和意见)

    1:这两个概念究竟什么意思?真相是被发现和寻找的,意见是搜索了很多,寻找了很多,意见是客观事情吗?想不清楚啊。 2...

  • 何为真相

    这些天,深入参与了娱乐圈的一场互撕,个中百感交集,难以言表。仿佛每一个急于倾诉的自己都可以被另一个自己当作是布景里...

  • 何为真相

    你说我说他说 何为真,何为假 你看到的是真么 或者,你的眼睛欺骗了你 你听到的就是真么 或者,讲说的人欺骗了你 讲...

  • 何为真相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媒体所报道的事件一定是真实的吗?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不是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制造出来的假象? ...

  • 何为真相?

    何为真相? 连年干旱,土地贫瘠,以至于生不出半点草。苍茫大地,一片狼藉。 上边高呼体恤民情,下边期盼轻着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感觉:何为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t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