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BBC《生命的进化》等生命系列,看父母教导孩子“技能”,年长的鹿,教会小鹿如何腾挪,减少力气跳的更远;海豚之间教会小海豚如何团队协作,完成一次围猎;社会型生物,例如狼群之间更为明显,教会相互的职责。头狼带领迂回包抄,年轻的狼负责锁定进攻目标,小狼负责扰乱“目标”奔跑路线,从大自然感知“行为”传承。 联想到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6个故事,从“启迪”到“传承”再到“明礼”最后到“睦邻”,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口口相传,也通过行为一代一代“礼礼相传”到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饭桌上,爷爷用筷子蘸了一点味道放在孙儿的嘴里
“传承篇”—— 镜头里,妈妈说:“今天教你用的筷子吃饭好吗?”
“明礼篇”—— 一大家人围坐在一桌准备吃团圆饭。调皮的男孩,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想抢先夹食,被坐在一旁的爸爸压住小手说:“等爷爷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白立新老师讲到的“文化是人的思想、行为、习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等的总和”完全吻合。更深一步讲,文化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中突然明亮起来。
《论语·八佾篇》有这样一句话"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说明文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确不断传承传递过来的。就如一栋文明大厦必然建立在另一栋文明大厦的地基之上。
用身边的例子:我们每次去创新一件事情,是否都会说一句话“去看看现在是怎么执行的”或者“去看看标杆是怎么执行的”。 所以在我们身上也都有父母的影子,从饮食习惯到待人处事。(停顿)
文化通过习俗,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经过秦汉,再至唐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断流地 传承到了今天。
从而体悟到,古往今来,“圣人之道”的精华全都慢慢沉淀在我们的“文化行为”中不断传承下来。所以我理解中华最优秀的传承,都凝聚为两个字“习惯”(即:优秀的文化习惯)。
这一刻,我对“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尧舜”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在每一天的每一刻,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反思,自己是否是用“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中提到)
如果一时想不起“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是什么,最简单的就是看看身边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用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我是“中心经理”我该怎么做,我是“部门长”我该怎么做,甚至,我是“副总裁”我该怎么做,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有儒家和道家,还有兵家,墨家,法家,计然家等等。说到这些,大家总能说出一两句这些传统“大家”的名言与故事。儒家:仁义礼智信;道家:道法自然;墨家:兼爱非攻;兵家:孙子兵法,五事七计;等等,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长大的。
也如《大学》里所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理解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从尧舜等“圣贤”那里传承下来的各种优秀传统习俗(行为),仿佛“圣人”、“贤人”就在我们身边,不断通过文化的传承教导我们。 在生活中用儒家提升人格魅力,用兵家提升战略意识,用道家提升领导艺术,用墨家提升执行力,用法家提升变革、创新精神。
最后总结:在这个时代,其实我们并不孤独,“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我们接受“圣贤”传递下来的言行,让自己更好;也可以模仿“圣贤”的言行,让后来人有依可循。这样“圣人”的一言一行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