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
顾客大多是生活富裕的度假客,对绿宝石认识不多,他们用一套标准原则 (也即“范式”) 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 , 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 。许多研究表明,要是人们对物品的质量拿不准,经 常会使用这一范式。因此,想买“好”珠宝的度假客,一看到绿宝石 价格涨了上去,就觉得它们更贵重了,更值得拥有了。价格本身成了 质量的触发特征,绿宝石在渴望质量的买家中销量激增,这完全是由价格暴涨这一点带来的。
挑剔游客们的愚蠢购买决定很容易,但要是靠近了仔细看看,我们的看法却会变得更为宽容。人都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的,更何况,这条规则在他们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应验过。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把这条规则提炼成了“价格贵=东西好” 以往,“贵=好”的公式向来是管用的,因为一般而言,物品价值高,价格也会涨;较高的价格通常反映了较好的质量。因此,当 他们发现自己想要质量好的绿宝石首饰,但却对绿宝石懂得不多的时候,便很自然地用上了价格这个一贯的准绳。
【消化总结】
“一分钱一分货”是很多人指导自己买东西的标准原则。当人们对物品的质量拿捏不准的时候,就会觉得“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之后,用这个信念做出购买决定。时间久了就会慢慢认为“价格贵=东西好”,价格就成了质量的触发特征。
【关联过往经验】
有一天,我送完孩子逛早市买菜。听到一个卖鱼的老大爷喊:“新鲜的黄花鱼喽。”我闻声过去,低头打量着地上筐里的鱼。正在我看的时候他说:“姑娘,你要买鱼呀!听我的,要是想吃最新鲜的,你买这个大头宝儿。”
“多少钱一斤呀?”我问。
“20元一斤,能比黄花鱼贵一些。这个鱼就三月份和12月份有,不是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吃到的,眼瞅吃不到了,而且它比黄花鱼新鲜,口感好,信我的,买点儿尝尝?”大爷专业的介绍让我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不买黄花鱼了,买大头宝。
其实,我不懂鱼,根本不知道那种鱼好,更是没有吃过那个叫“大头宝”的鱼。当时我脑袋里冒出的想法就是“贵的肯定不能白贵,贵有贵的道理。”是这个想法帮我做出了决定。
现在想想:贵的就一定好吗?便宜的就一定不好吗?
好像都没有一个死定论,只是我们通常会觉得贵的一定好一点儿罢了。
【设定目标计划】
目标:购买之前三思后决定
行动:
第一,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我需要吗?还是欲望?
第二,这个东西的价格合适吗?有没有和它功能类似,性价比更高的款式?非买它不可吗?
第三,引导孩子和自己在生活中观察,有没有东西不错,价格还划算的物品?有没有发现价格很贵,但质量一般的物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