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果罗汉分别都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罗汉也就是“阿罗汉”。这些名称都是梵文译音。
须陀洹果
第一个证“须陀洹果”,这名词是梵语。也称“初果”,用我们中文意思叫做入流,这个流是圣人之流。这一类已经不是凡夫了,只能算圣人里面位次最低,刚刚入圣人之流。要能真正能够进入圣人的地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必须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惑就是迷惑、烦恼。但是证得须陀洹果还在三界里头,因为还有缘没断,但是不会堕恶道,只会在三善道。佛经上说七次往返,只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超越六道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他位不会退只是时间问题!
斯陀含果
斯陀含是二果,也叫做“一来”。上面说到七次往返,顾名思义他还要到人间来一趟,因为他有一个错误的思想,欲界有三品没断掉。他跟欲界还有缘分,所以,“斯陀含”用我们的意思来说叫做“一来”,就是必须有一次往来。所以必须把见思烦恼都断尽,要把执着断掉,才能成就阿罗汉果。
阿那含果
阿那含是三果,翻作“不来”,这个不来是什么意思呢?不到人间来了,不到欲界来了。但他还在色界这个范围里面。
阿罗汉果
“四果阿罗汉”,可以翻作“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不生”、也有“杀贼”、“应供”含义。上面这个“贼”不是指贼人,意思就是断尽一切烦恼,见思烦恼都断尽了。佛菩萨教导我们不杀生要有慈悲心,总的来说意思是我们要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着”,佛把见思烦恼比做贼,因为见思烦恼把我们的自性智慧、自性的性德都给障碍住了。佛在经中有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我们不能小瞧了阿罗汉,佛法讲他们已经脱离了六道轮回,他们只是放下了执着,但是妄想分别都还有,所以叫阿罗汉。菩萨那就放下了,没有分别和执着,但是还有一点妄想那就是菩萨。佛是圆满的,是所有一切都彻底放下!佛的智慧对整个宇宙人生真相都能有准确无误的了解,到了如来果地那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