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完这书说一说
初读《上种红菱下种藕》

初读《上种红菱下种藕》

作者: 洋中瓶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00:58 被阅读0次

王安忆的小说,我没看过几本,多年前看过《长恨歌》,印象是很聚焦市井,写得是上海新旧时代的市井风光。

《上种红菱下种藕》还是聚焦市井,选了一个非常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浙江绍兴的柯桥一带,绍兴很有文化,绍兴的文化也很有名,因为鲁迅,因为阿Q,还因为绍兴戏。这个柯桥是有名堂的,以【中国轻纺城】出名。古代浙江出丝绸,现代浙江除了出产丝绸还出出产涤纶。涤纶和丝绸都有轻软飘荡的气质,都有外柔内韧的特性。这很像浙江人。

王安忆不站高去望远,她带人来到柯桥后还往乡里走,走到华舍镇了还不够,还去到更接近水塘,接近溇头的沈娄。一名从9岁走向10岁女孩秧宝宝,正是从这里开始往外走,她走到了华舍镇,被妈妈寄放在李老师家,因为秧宝宝的爸爸和妈妈,必须离开家乡去富庶的温州创造更好的生活。

秧宝宝过上了寄居的生活,那个中午,那个下午,那个晚上,一切都很不对头,很不稳妥,很不协调。秧宝宝那一日很生气,但她不知道自己在生气,她觉得她不要理会李老师家里的所有人,她在无聊寂寞的环境里,一块墙壁,一块墙壁地张望四周,观察环境,却假装对什么都不在意,紧紧包起了她的善意和好奇。这一段很沉闷的情节,王安忆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味。

若是先看了绍兴戏再看绍兴人,会觉得反差很大。首先长相上,浙江人的长相被写得很有油画感,他们“黝黑,精瘦,高眉棱,突颧骨,凹进去的小眼睛,很是明亮”。人的气质被写得也很出色:他们不管是不是有文化的,礼数肯定和别处不一样。生活中看过的浙江人,总叫我觉得“礼数不周”,就像小说里的闪闪、秧宝宝、秧宝宝妈等人那样。这与《长恨歌》里,上海人的礼数可有一比。浙江人气质里有一种“怕你?”的不屈,哪怕对你好也要绷着个脸。

我在大学时,唱越剧唱来一名【娘子】,是嘉善王店来的姑娘,她就有这么个“不热情的友好”法。她给宿舍里的很多同学打水,洗衣服,那都是绷着脸,一把抢过去做了的。仿佛不做那些事情她不舒服。做了这些后被察觉和感谢,也会不舒服。开始时她还冷冷说一句‘哪儿那么多废话“,后来干脆不理,让你抱着感激就生她的气。她对我的好处,我很想另辟一篇去歌功颂德;可她对我时常甩白眼的做派,也得另辟一文去骂。

秧宝宝把我们带进了被污染的江南水乡,浩大的旧屋,寂静了的田地。读这些片段时,我眼前闪现的,就是娘子家乡的青绿水塘、不怕人的昂昂鹅娘、黑漆漆的一排木头街屋(算王店的市中心)、田边结了豆荚的小红豆、……。书中人物对话里的几个绍兴话发音,又让我想到娘子说话时的用词。真的绍兴话我是听不懂的。王安忆写方言用词拿捏得好,只用几个字点缀,而不是一整段的方言。那几个字,能将乡里的气息表达无遗。比如写老屋住客“公公”给自己做寿材,消息传到一名道士耳里,道士“就觅了来探虚实”。并吹嘘自己生意大。钮木匠的徒弟不信:牛皮是不是太大?脚头走得到的这块地场,两天就有一个走?道士认真道:何止是脚头走得到吗?还有行车走船的呢!石门,乌镇,南浔,都去过。”这一段话里,看得见江南那几个水乡,听得到绍兴官话的调调呢。

本来可以写成儿童文学,可是这书却写成了印象派画集,写夏日的阳光,写烈日下的游走,写热和渴,写秧宝宝想向大人求助却根本被忽视,写李家人貌似忽视,实则耐心的态度。她用孩子的心看点点滴滴,琐琐碎碎,一片一片拼出小城华舍镇的人情和风景。像一幅很写实,很注重光影变幻的现实主义画卷。

“买得个娄,上种红菱下种藕。田塍沿里下毛豆,河勘边里种杨柳,杨柳高头延扁豆,杨柳底下排葱韭。大儿子又卖红菱又卖藕,二儿子卖葱韭,三儿子打藤头,大媳妇赶市上街走,二媳妇挑水浇菜跑河头,三媳妇劈柴扫地管灶头。一家打算九里九,到得年头还是愁。”

昨天娘子心有灵犀,在微信上发了老家的照片。拿来用啦!

王店现在的样子。 老屋 嘉兴的桥

相关文章

  • 初读《上种红菱下种藕》

    王安忆的小说,我没看过几本,多年前看过《长恨歌》,印象是很聚焦市井,写得是上海新旧时代的市井风光。 《上种红菱下种...

  • 上种红菱下种藕

    刚看过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儿被寄宿在他人家,敏感而又自尊,慢慢的接受了这一家人,又有了...

  • 《上种红菱下种藕》短评

    最近这半年密集的看了王安忆的三四本书,长篇短篇,乡村爱情,会玩的城里人,没法和这世界和解的青年,以及终于,读到了这...

  • 2015.12.15《上种红菱下种藕》书摘

    《上种红菱下种藕》by王安忆 秧宝宝悄悄地哭着,心里倒轻松了一些。这时,有人从那边房间过来了,走进门,看了一眼秧宝...

  • 读书笔记《上种红菱下种藕》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好久,刚开始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是想到就读几页,可是读着读着却让人放不下。 秧宝...

  • 孩儿脸

    《上种红菱下种藕》书评 “状元岙,有个曹阿狗,田种九亩九分九厘九毫九丝九,爹,杀猪吊酒,娘,上绷落绣,买得个娄,...

  • 读着读着,走进了故事

    《上种红菱下种藕》 读后感(二) 浙江、绍兴、柯桥、聚集的外来打工族、隔壁的大老板小老板、卖苹果的“抄书郎”,租赁...

  • 《上种红菱下种藕》:成长,就是不断地和过去告别。

    01. 从新世相发给我的纸质书《长恨歌》得知王安忆这个女作家,由于当时正处于考研备考期间,那本书我并没有认真读完,...

  • 浮沉——《上种红菱,下中藕》

  • 孙正明诗词122

    沁园春-秋日思菏 云淡风轻,秋深水乡,烟霞映红;恰秋分时节,采菱秋水;香风荷叶,玉立莲蓬;藕白菱香,渔舟晚唱,歌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上种红菱下种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bw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