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就向往来乌镇一览,这次借着出差的契机来到乌镇。
初春的午后并非乌镇旅游旺季,但此间已是游人熙攘,春色还未装扮出最新嫩的乌镇,但秀色已将江南水乡的意韵清晰的呈现眼域。新柳的绿芽、初放的油菜花,焕然枝头的玉兰,已经迎接着八方游人。于我这种地道的北方人而言,愚蠢的做法便是用自己匮乏的笔墨来描写描绘一处繁华秀丽的江南山水。




期初对乌镇的暇想源自中学课文的遐想,那如痴的界画印象始终挥洒心田,而今漫步在石板路上时更是心旷神怡,瞬间的向往化作和甚多游人一样的心灵其境。典型的明式砖木石结构,精致秀丽的嵌入在玉带之滨。水与楼、水与桥、水与亭、水与巷……层峦跌宕的明式木建工整精致的勾勒出重彩工笔般秀美江南。不知是茅盾成名了乌镇,还是乌镇孕育了茅盾。总之,仙山育道,那乌镇孕育文人雅士应该也是情理中。否则明太子怎会从遥远的北方京城移驾来此伴读。假设我生于此,会不会也孕育出横溢才华。




乌镇古旧门栅和窗扇透映者精湛技工的残雕,残斑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水与桥是其主要格调,更成就了直线与曲线的完美结合。婉延的运河水上或拱或平的桥连接着乌镇的家家户户,桥身不长,不伟岸,却正好应验了大巧不工水乡风韵,运河的之水绰影幢幢的影射出亭台楼阁,乌镇的居民被运河之水息息相连,生生不息,婉若天成。乌镇人家的房舍多为是起居之所,却每每给人一种屋舍水上飘的感觉。黄昏降临之时,全镇的亮化照明系统全部启动,伴着暮色,光和水的结合更是乌镇景致的升华。一盏明灯,一戳倒影,更映衬了文士柳永的雅句“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光影间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更是异样光景……




乌镇确实是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异乡所在,那桥,那水,那船,那屋舍……那故事。无一不让人留恋忘返,而更让人迷恋的便是石板路上缓缓地行径,或是游客们脸上的悠然自得的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