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拆书0101+柔韧的白掌+为何读了这么多的书,却收获甚微

拆书0101+柔韧的白掌+为何读了这么多的书,却收获甚微

作者: 柔韧的白掌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7:27 被阅读44次

I 重述原文

迄今为止,我上了二十多年学,读了数不清的书籍,可到现在能够记住的寥寥无几。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最喜欢的书籍,我可以回答出来几本书名,但如果你让我讲这本书的类型,这本书的知识点,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地方,这本书对我的帮助,以及我推荐我你读这本书的原因,我估计答不上来,因为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30s内),短时记忆(90s内)和长时记忆(永久记忆),所以当记忆没有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话,对书中的内容想不起来也属正常,但我们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记笔记呢,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保持记录的习惯呢?

可能大部分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以前我应该读过这本书吧,但我已经想不起来书里的内容了呢?”我对自己曾经亲历过的事情或者见过的人会印象深刻,但对很多地方和一些人名完全记不起来,自己读过的书更是如此,即使重读几遍也是用力回想半天也记不起来。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不足,因为我经常记不起来看过的书在讲什么,也不理解书里内容所表达的意思。

“虽然大家都推荐这是本好书,但我读完了也没什么感觉”,“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前面已经忘完了”,“我读多很多书,但其实对我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以前的我总是这样找不到方向,不过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我们也会暗自庆幸:“我们不需要记住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只需要领会书中的精华,应该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

大部分人想,全部内容我只需要记住1%或者2%就可以了,其它部分,等轮到我们真正用起来的时候,或许会想起来大概内容,会觉得自己读过这段话或者听过这个故事。

说实话人是很健忘的,我们甚至记不住昨天吃过什么饭,如果你问我昨天吃的饭,我可能真的要想半天,这都记不住,我们还能寄希望于自己某个瞬间会理解书中的精华吗?

何况我们看书不可能效率低到只为了记住那书中的1%-2%,我们花钱买了一本新书,也要让书的内容更好的被我们吸收,至少要记住10-30%才会对得起我们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现在只要一读书,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认为:“领会书中的精华可能只是一个愿景,那是我们为自己找的借口,更是机会主义者为自己寻找的完美理由”。

况且,我们不止是要读这一本书,我们还要读很多书,可能读了很多本之后,最开始读过的书连书名也记不住,更别提内容了,也就是说1%-2%的知识都没有学到。

如果是这样,我们浪费了自己过多的时间去读书,我们增加的是读书的数量,对自己却没有任何的帮助,就等于没读。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不能觉得眼睛看完了这本书,就等于脑子记住了这本书,就像我们教小孩子数数,不能你教完了就结束了,小孩子有没有记到脑子里还是另一回事。

A1联系经验

随着我家小孩慢慢长大,在教小孩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从小到大背诵的古诗词早已忘的一干二净。

晚上睡觉前想给她背诗,脱口而出的是那首最简单的《咏鹅》,别的完全想不起来。自我安慰自己,大家都说一孕傻三年,我应该是生个孩子记忆力变差了吧。

以前学到的诗已经记不起来,那也属于比较久远的事情了,我也不再纠结记忆力变差的事情,但我最近看的理财书,应该算是我学习刻意学习的知识,只是通过阅读这件事,我才蓦然发现我出现的不是记忆力差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读书方法一直有很大问题。

九月初和朋友一起买了本理财书,书刚拿到书,我就运用上个月学到了快速阅读法读起来,我只花费了半天时间就兴冲冲的把书看完了,之后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读后感,自我感觉自己看书挺快的,效率真高,当时暗想书里面的内容我应该吸收完了。

三周后当朋友和我讨论书里的内容,我脱离了书本和读后感后,发现自己完全记不得这本书讲什么内容,只记得书名和最简单的记账节省储蓄之类的。

但我跟朋友讨论理财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这个步骤,一时间尴尬异常。

反倒是朋友说了很多书中自己不理解的词汇和需要学习的地方,而我嗯嗯啊啊的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盲点和需要重读的地方了,只有一种感觉,这本书我可能需要重读一遍了。

A2 规划运用

通过这次和朋友的讨论,我发现自己陷入阅读的误区了,只追求阅读的数量,忘记了阅读的核心是为了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为自己答疑解惑,而现在因为太快的阅读方式,把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给过滤掉了。

我以为自己读一本书我至少可以吸收到30%左右的内容,但实际上我吸收的知识可能1%都不到。

为了纠正自己的阅读误区,我决定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方便自己更好的吸收知识。

第一:改变之前阅读的思维方式

阅读是为了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吸收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学到新知识,之前看书只重视看书的数量,不怎么在乎具体看的质量,因为我总是看完这本书就开始了下本阅读计划,导致我陷入阅读误区。

以后看书不能求量,要讲究质的学习,要重视书中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第二: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现在不管看什么书,我都喜欢用快速阅读法,当看过一遍之后,对很多知识囫囵吞枣,自己也是不求甚解,很少再去看第二遍,第三遍。

要学会一本书用精读和快读的方法结合起来,对于不懂的理财名词和内容要多读几遍,理解之后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第三:做读书笔记

以前我喜欢在书中做笔记,不过后来看的有图书馆的书,朋友的书,就慢慢改掉了在书上记笔记和做记号的习惯。

但记笔记这一步必不可少,现在我用kindle读书之后,看到喜欢的就记录下来,还可以将笔记导出来,感觉很方便。

之前看过几本书没做笔记,现在已经记不清楚这些书具体讲什么了,所以看书的过程中记笔记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四:写读书笔记和感悟

自己写了一些读书笔记以后,就发现回想那些没有写过读书笔记的书就比较困难,读书笔记和感悟可以帮自己更好的回忆和巩固这本书,以后要做到看每本书都写一些读后感想。

第五:定时复习读书笔记和感悟

这点自己做的不好,以前很少复习,所以过一段时间就忘的一干二净了,以后要每周抽出一个小时左右复习下本周所看所悟的知识点,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谦泽君:干货满满啊,我很有同感,改变读书方式,探寻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为己用!

本文标题:拆书0101+柔韧的白掌+为何读了这么多的书,却收获甚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db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