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人家(10)

作者: 骑马踏碧纱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11:55 被阅读0次

溯洛河水我家处往上游​一公里的地方,是张湾子村。毛主席曾经在这里留宿过,并在这里吃了一碗当地人做的羊肉臊子面。毛主席深情的赞誉“这是万里长征第一面”,太好吃了。

当地的一些老人回忆前辈的描述说来了一位大首长,看上去个子很高,很文雅。红军战士很多,看上去衣服很破,连饭都吃不上,很可怜。但是不抢东西,不为难老百姓,这点让人们很敬佩。

确实,红军队伍就是翻雪山、过草地,穿青海、宁夏,破“二马”(马步芳、马鸿逵),最后沿着洛河发源地吴起县头道川一路而下,并在头道川“切尾巴战役”中切掉了“二马”的追赶。

想不到吧,洛河发源地,我的家乡头道川不但在古代有着灿烂辉煌的人文历史,就是在近现代,也起了战略要地的作用,帮助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追堵。头道川真乃福地也!

我告诉你这个仗是怎么打的。毛主席的队伍从青海、宁夏过来,“二马”也追着赶过来,毛主席再沿着洛河源头头道川一路而下,“二马”也紧追不舍。毛主席翻越我家附近的一个山口,进入另一条河道二道川,抄近路、急行军首先到达头道川的川口,即现在的胜利山,埋伏在头道川和二道川两个川口的高地。“二马”仍沿着头道川紧追不舍。当“二马”的队伍到达头道川川口处时,事先有所准备的红军队伍一顿招呼,“二马”便溃不成军。红军队伍胜利之后,为了纪念这场大胜仗,就把头道川川口的这座高山命名为“胜利山”。至今,胜利山上任然遗留有红军队伍为打赢这场仗事先挖下的战壕遗存。大家可以前来这里考证、参观,追缅先烈。

打了胜仗,毛主席一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赠给彭司令。彭司令很谦和的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回给毛主席,毛主席和彭司令二人真是将遇良才,各有风度!

想不到吧,头道川和毛主席都能扯上关系,真是太伟大了。古今以来,头道川总有说不完的传说和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叙述、去聆听。

今日即此,明朝再续!

相关文章

  • 洛河人家(10)

    溯洛河水我家处往上游​一公里的地方,是张湾子村。毛主席曾经在这里留宿过,并在这里吃了一碗当地人做的羊肉臊子面。毛主...

  • 洛河人家

    美丽的小桥流水,洛河人家!

  • 洛河人家

    涓涓洛水流,澹澹小桥下。淙淙东逝去,源头是我家。三春芳树歇,初夏动物华。久别方归来,夜色闹鸣蛙!

  • 洛河人家(8)

    接着溯洛河水铁边城古城址而下约​七八公里处是我家。我家在河西岸一段平缓处,依山傍水、草树茂盛,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可...

  • 洛河人家(9)

    继续接着洛河水流经我家的那段儿写吧。洛河水流经我家周围的河道变得舒缓、宽大,所以这里沉积了大量的碎石、沙砾,同时也...

  • 洛河人家(7)

    继续溯头道川的洛河​水流琵琶城处南下约二十公里处,有另一座古城址铁边城。 铁边城的建制和前面提到的两座古城(卧牛城...

  • 洛河人家(6)

    溯洛河源头而下的三十多公里处有另一座千年前(五代十六国时期)的古城遗址琵琶城。琵琶城的建制坐北朝南、依山临水。其堑...

  • 洛河人家(1)

    跌宕起伏的洛河,她的源头是多条潺潺流水的溪涧。如同河水,洛河流域的黄土文化,也是从这涓涓细流一滴滴汇集而成的。从今...

  • 洛河人家(2)

    卧牛城,一座位于洛河发源地的城池,与琵琶城及铁边城合称头道川的“三大城”。分别由三位文武卓绝的女王坐镇,且她们是情...

  • 洛河人家(4)

    ​目测卧牛城瓮城外的古桑树树冠如此高大,树桩如此粗壮,估摸着有千百年的历史了。 张姓向导对我讲,他孩提时代,这柱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洛河人家(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dj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