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行走的比较匆忙些,但是关于美学研究的点滴并未从生活里褪去,而值得庆幸的是遇见了蒋勋老师的《关于美的沉思》的系列讲座,终于能领悟到“让耳朵怀孕”是啥感受了!而我最近就一直会在工作中一边做整理,一边做搭配,一边听蒋勋老师谈“美”。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一一这是蒋勋老师的经典语录,第一次听到是从我的陈列老师一一钟晓莹女士那里听到的,而知道了蒋勋先生,继而也拜读了蒋勋先生的《谈美》,后来又读了王迩凇的《奢侈的态度》,可能从那时起,在我的心里就开始孕育着对美学研究的种子(可能我现在还谈不上研究、最多只能算是涉足吧),直到2016年遇见了筱麦老师,我可能就相当于掉进了喜欢“美”的事物的海洋吧……特别是从内心深处的改变让我觉得:一个人一生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幸福啊!随着对美学学习的深入、我也遇见了更多更好的研究美学的老师,每次翻阅他们的朋友圈都觉得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老师们对美的诠释和深入真的是深深撼动了我。
随着对美学不断的接触,真的是人也变得谦卑,对大自然,对任何一个遇见的人的本我状态,我都怀着深深的敬畏!因为美的视角太过广泛,你能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你会发现:每件商品,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其“美”的地方、我突然不会去担心任何一件商品卖不掉,因为你慢慢去寻找,总有一个人的“美”和这件商品的“美”是契合的!蒋勋先生能从一朵花,一片云,一颗稻穗,一句诗中品出很多种“美”,这让我对先生的崇拜绝对是五体投地的!也因此也启发了我:“美”无处不在,缺的是发现和欣赏“美”的“慧眼”你有没有?“美”深藏不露,就看你是看“表象”还是看“内在”?“美”睚眦必报,你不理它,它必定会让你一败涂地!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天都会遇见很多人,而因为学了美学、我又会用我现在的眼光去审视和观察每个我遇见的人,我其实每次都在告诫自己:一定不要用有色眼睛去看人,一定要心存敬畏心态,因为他们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定存在让人赞叹的东西!然,我知道我的修为还未到成佛状态,遇见太奇皅的人或者事我可能还是会“破功”,试问:谁能一眼洞穿你的优秀?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合于性格,终于人品!我虽然心存敬畏,但你也不能太挑战我的底线!
修型、修行、修性、修心,其实也是一个人追求美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作用于自身,又影响于身边的人,特别的父母和孩子,夫妻之间,上级和下级,同事和朋友,寻求“美”的过程,其次是一次浩浩荡荡的无形的生物进化过程,时过境迁,后人拿着历史的“放大镜”总结的时候,必然会发现由于视觉美学改写人生轨迹的珠丝马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