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寻意》读书笔记

《语文寻意》读书笔记

作者: 河南张俊红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22:41 被阅读0次

      今天偶然间又翻到了李竹平老师的这本书《语文寻意》,并又重新阅读第四辑“文本解读的课程价值”。

    这一辑里分为中国神话教学,古诗词,儿童诗,小说,童话,说明文和散文的解析和思考。

    我们如何以教材,神话,文本为出发点,为学生精心构建神话主题的课程呢?这就需要对神话文本本身进行深入解读,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视角的解读,对于儿童而言,神话的魅力体现为神话故事,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神奇。每个神话的形象和本领都是神奇的,我们要陪着儿童一起上这些神话形象的神奇去朗读,去想象,去描述,去憧憬朗读,可以感受神话文本语言的节奏和张力,尤其是文言文故事文本想象是神话的特质,也是激发和发展儿童想象力的绝佳载体。

    比如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射日的后羿、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等,在学习时引导学生将对比夸父,后羿,女娲,普罗米修斯都是为了族人或天下苍生而无私奉献精卫,却是因为大海将自己淹死了,为自己报仇这些神话故事都源自最自然的情感,都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珍惜。

    在读过几个神话故事后,可以引导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英雄之神的故事,在他们生命里种下生活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他们生命无穷的能量。

    古诗词:朗诵与情感领会

    怎样比较全面的解读单篇的古诗文本,从而领会古诗词课程设计的一般思路呢?

    一、读懂意象的内涵。

    很多古诗词都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内容层次:如《望天门山》,《忆江南》《泊船瓜洲》等都是先写眼前之景,然后再抒发特定之情。意象的运用就是赋予物象世界以意义,让其进入意义的世界,意向就是情感与世界,秩序与客体遇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情感的寄托,是生命的投射。

    解读,古诗词必须要抓住意象,意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或景物,比如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月亮、流水桃花,菊花,杨柳、黄昏等。

    另一种是典故。典故因为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运用而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一项,比如龙城飞将、杜鹃啼血等。

    读者走进文本,尤其是诗词的情意内核,就是从意向的解读开始的。怎样准确地解读古诗词意象呢?

    首先要剖析意象,即具体物象的自然属性。所以向往往得意于历史的沉淀,可以进行历史溯源,窥见其深刻含义。典故是特殊的意象形式,这是哪一种意向落实到具体的一首诗中?不能简单用普遍的意义来糊弄,而是应该记住这首诗的的境遇中去领会,要在一首诗的意向群体中去感悟。

    关注整体与细节

    古诗词的解读仅仅聚焦一项有可能会迷失于意象的丛林中,读诗首先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读读懂到底在讲什,也就是要读懂整体上要表达什么,也要关注用词用字的细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整体上来读,要从诗题开始,从诗题中可以看出,这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写了眼前西湖中的莲叶与荷花送别之际,请友人记住这西湖美景,这美景是和友人我们一起欣赏的,是值得我们留恋的。这分明是舍不得友人离去。

    当然,解读古诗词还要了解作者更丰富的创作背景,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就会理解的更充分,还要离不开细节的品味,要从细节上把握,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儿童诗:童心的独白

    儿童诗是表达儿童的,所以要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的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欲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儿童情感的共鸣。

    儿童诗的意象是儿童能够直觉的心领神会的艺术形象,它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主观思想十分鲜明。

    什么是儿童的独白?维果茨基说:“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代表独白,而大多数情况下,口头语言则代表对话。”

    儿童的独白,强调的是儿童诗语言的沉思性,含蓄性,是一种意蕴丰厚的儿童言语思维的意外之意,需要读者沉吟体悟。

    儿童诗离不开修辞,儿童诗用的是与儿童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的修辞方式,比如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等。

    儿童诗在教学中绝不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要以最贴近的儿童生活的方式,引领儿童的心灵与诗歌对话,与大千世世界对话。

    一、发现童趣

    儿童诗教学也就是童诗教育,是语文对生命的启蒙,教育儿童的天性首先表现在一个“趣字上,一件事物,儿童感觉有趣才会产生兴趣,才会兴味盎然的沉浸其中。

    教学儿童诗的课堂上,教师正确的选择是陪着学生一起,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当学生读到兴味盎然时,在引导交流一下制度的初步感受,指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的那份童趣。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流连情意

    儿童诗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长,它情真、意善、境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体验入情入境,引导儿童用心灵与歌对话,达到沉浸流连的读诗境界。

    三、展现自我。

    儿童诗表现的是儿童的生活,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因此,学习儿童诗就成了儿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需要,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活动,充分展现自己对诗歌形象个性化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外,还有引领学生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小说文本的解读策略

    小说讲的都是故事,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在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环境中的活动、命运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任何一篇小说文本都可以从这三要素展开分析,一篇具体的小说,唯有个性才是其独特的生命力所在,解读具体的小说文本,就要抓住它这一个独特性来解读,要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发现人物、情节、环境的独特性。

    解读小说文本首先要都明白,小说塑造了怎样独特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比如《跳水》里有一个身为父亲的船长,他是果敢的,也是温情的。《桥》塑造了一个冷静的、先人后己的老支书,《穷人》里有一对贫穷,但无比善良的夫妻……

    解读小说文本中的人物,要聚焦去行动,人物的行动就是人物本身,就是人物的血肉和思想。

    从《穷人》和《跳水》所叙述的人物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托尔斯泰,对人物行动描写的选择是不一样的,《穷人》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安娜的心理活动,细腻真切。《跳水》却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来写船长父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情,这种选择正是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同需要所决定的。

    小说的核心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是为表现有血有肉的人物服务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说的情节经常会有“波折、悬念”这一类的词语,因为波折和悬念最容易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和人物行动选择的关注,情节的独特性根本上就是叙述的独特性,也就是文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策略来讲述故事。《跳水》和《桥》对情节或者叙述的独特性是很好的解读事例。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或者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有的为表现主题和情感服务,有的起着烘托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童话的解读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形象的象征意蕴,使得童话形象总给人以最饱满的艺术真实感,能够激起情感的共鸣。

    对童话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想象之外的特点,我们主要以创作童话为例,来解读童话文本的策略:

    其一,要解读童话的象征意义。只要读懂一篇童话,到底要告诉读者?尤其是告诉儿童什么样的道理和思想,读明白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本该与家人团圆的大年夜,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而怀着美好的愿望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故事将美好的景象愿望和小女孩残酷的命运融为一体,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每一次小女孩点燃火柴和火柴熄灭,都象征着小女孩美好愿望的强烈、可贵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其二,解读童话的个性化,这是理解创作童话的一个重要解读动作,安徒生在丑小鸭中要说的就是自我实现,就是故事最后丑小鸭的自我发展。

    其三,解读童话的诗性语言。童话的语言特色既体现在童话故事的情绪节奏里,也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细节里。以《海的女儿》为例,整篇童话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安徒生运用了饱含情感的诗意语言渲染气氛,感动人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寻意》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gj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