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我喜欢倾听,总能听到大人们在说他们的梦想与胆魄,但终归都会以壮志未酬结尾。几乎人人都要说上一句“要是我从头再来一次……”我想,这些先生和女士们已经错过了现在生活中的充实。
但是我,绝不会允许自己与它失之交臂。这是我在14岁就已经定下来的事情。为此我找来一个煞有介事的旧书本子,把我一生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写了上去。我发誓,一定完成清单。
这些想法根本没有实现,我长大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活下去,让自己活下去。充实生命的念头,已经在活下去的激烈竞争中消失殆尽了。不过,我坚信自己还年轻,依然可观。我对自己说:所有的忙碌都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我会实现我的愿望。
人生一年又一年,当孩子们都已经开始去充实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已经步入中年了。我也隐隐会想“要是我从头再来一次”……
一个下雨的夜里,我下楼去买了一本平装书回来,以此来打发自己无聊的睡前时光。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左拉的书,站在那里,努力回想似曾相识的记忆,感觉以前在什么地方读到过一句话。终于,我想了起来:左拉说,所谓充实的生活,就是养个孩子,栽棵树苗,写本小说。
我感觉四周静了下来,我意识到我养了孩子,种过树,甚至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不过左拉应该说的不是单纯的书籍,而是一个有所建树的象征。
就这样,我在伟人的规划中,有了自己充实的生活。我的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中总是带给我波澜不惊而又无穷无尽的意外之喜。而我25年前种下的小树有了自己的方寸之地,茁壮成长,不再是被人遗弃的幼苗。此刻我正享受着它的阴凉。我的孩子们,我孩子的孩子们都在这棵树下嬉戏玩耍……如果上帝保佑的话,大概我也能见到我的曾孙在树下乘凉。说到书的话,大概我曾经用我的希望、我的恐惧、我的梦想写就了它。
这些生活中的清单并没有抄写在当时的本子上,它们都是生活里的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例如,我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可以生养小孩子。人们将院内的树木砍倒的时候,我会为它们哭泣,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再种一棵树。当我8岁取得优异的作文成绩的时候,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一本书。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真理:活下去、继续奋斗,当然更要热爱生活——要爱着生活里的一切,它馈赠的伤怀与喜悦,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充实。人人皆能从中找到救赎。
——首刊This Week杂志
《布鲁克林有棵树》里面每个角色都很喜欢,看完感觉真的很有力量,看的时候就觉得它是一本青少年读物,特别适合教育,弗兰茜的一些经历会有相同感触,很喜欢。里面说的好多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也存在,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说青少年读物,但是它又用一种平滑的笔触描绘了一副底层人民众生相。诺兰一家和他们的亲戚、邻居、朋友们为了生存的挣扎,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而拼尽全力。有坚强的人,如罗姆利家族的女人们,用尽一切去解决问题,挣扎求存;也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固执的不肯苏醒的诺兰家族的男人们;很难说哪一种方式是对的,不过是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世界、最后又与世界和解。
它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弗兰茜从懵懂无知到自立自强的成长,面对饥寒交迫时的乐观态度,面对不被偏爱的纠结迷茫,面对求学之路被斩断的执着坚定,面对有缺陷过往的释然坦荡。展现了一个鲜活坚韧的女孩的成长之路。
看到弗兰茜父亲去世的时候心里难受,虽然他酗酒,赚不到很多钱,但是不影响他对弗兰茜的爱,他是一个好爸爸,他会照顾弗兰茜的情绪,尽力的满足她,呵护她的想法。比如弗兰茜想换一个学校,还有遇到变态那次。
凯蒂在其他人看来不算完美,但我特别喜欢她。她清醒坚韧勤劳,爱自己丈夫接受他酗酒坚持要孩子是她极少的任性,即使没有接受太高的教育,在教育子女方面她是个非常合格的母亲,她听了自己母亲的话,坚持让她的孩子接受教育,学习音乐,成为独立的人,虽然她更爱尼利,但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即使是弗兰茜喜欢闻咖啡的味道,不喜欢喝咖啡将咖啡倒掉的事情。在两个孩子为自己买圣诞礼物的事情上也看到了父母是走过孩子的路的。在最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妈妈更爱弟弟,因为弟弟太像爸爸了,但是却比爸爸更有力量。
茜茜姨妈,敢爱敢恨,敢想敢做,人人都恨她其实是由于内心里羡慕她爱。谁不爱一个勇敢热情,大胆漂亮的女人呢,何况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这本书叫布鲁克林有棵树,弗兰茜一家租住的地方有棵树,被砍伐、被烧毁,但是它还是活了下来,以另一种不会打扰到其他人的姿态活了下来,诺兰一家何尝不是这样,经历了种种苦难,但他们没有被打倒,反而生活的越来越好。“没有污浊泥泞的河水,就无法衬托出太阳闪耀的光辉。”出淤泥而不染,弗兰茜一家会肆意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