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听到的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就是:她好内向。或者她是个很内向的人。在我还不太懂事会记事的时候,我常听别人这样评价我。每每如此,我似乎看到他人对我一种鄙视或者嫌弃的目光,至少说话时带有一种怠慢的口吻。那个时候,我觉得内向这个词语一定是个贬义词,我常因此自卑。每次家里有亲戚或者朋友来做客,我都躲在房间里不出门。直到被母亲喊话要吃饭时,才硬着头皮出去吃。对我来说,当着陌生人说话,大方展露自己是一见特别吃力的事。时间久了,父母也觉得我是内向的女孩,常对外人说“她很害羞,她是个腼腆的女孩。”每次去亲戚家,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我一边想极力讨好父母的欢心,一边承受着巨大的社交恐惧症。
我用功读书,希望长大后不再成为一个内向的人。
可以天不遂人意,读完大学后我俞发内向了。甚至一度患有抑郁症,我想,我这一生也许是废了。看着别人青春活泼的样子,我只能远远地看着,低头玩弄自己的。默不作声。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希望自己变得开朗阳光一点,希望自己被人喜欢。可惜一切都事与愿违。
我努力装作合群,可我努力合群的样子更孤独。
后来,我也不再纠结自己内向外向了,坦然接受自己的个性,做一个安静的女子。
“内向”的心理学解释为:
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属于中医‘气虚 ’体质。
以上所有条款我都对应,原来我真的是一个内向的人。
可是内向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呀,内向的人也能做成很多事,也是受人欢迎的,他们也能成功。
历史上很多内向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等,比如: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村上春树等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知乎上显示,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70% 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尽管外向的人生神采飞扬,但内向的人天生自带光芒!
“这样不好,要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 “看你不怎么说话,干啥这么高冷呢!” “你这么内向,以后怎么交朋友?职业生涯怎么办,内向的人当不了领导的。”
你有没有被这样那样地劝说过,要改掉你内向的性格。
内向的人仿佛被贴上过社交焦虑、自卑、不快乐、没有幽默感等等的各种标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内向和外向只是人性格中的一种倾向,无分好坏心理:性格内向也有优点。外向的人向外获得心理能量,所以善于与外界事物打交道;内向的人心理能量来自内心,所以喜欢独处和思考。
优秀的内向者很注重对事物和人的深度了解和挖掘,他们通常很专注,擅长钻研,所以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多是内向者。
时至今日,我不再为自己贴有这样一个标签而自卑。如若有人再鄙视我,嘲笑我,看不起我,我会用成绩证明给那些人看。内向的人儿,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光彩。
网友评论
外向和内向,
只是每个人面对外界的,
习惯性反应,
怎样开心,就怎样好了。
不需要去理会那些乱贴标签的人。
内向的人,不愿意表达,
不代表没有见解,
嘴上不笑,不代表内心不笑。
外向的人热情,主动,
但可能情绪起伏大,
承受能力相对脆弱,
都有好有坏罢了。
无论内向外向,
应该把时间花在,
努力调节自己不要极端处事,
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加健康平衡。
另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