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92/b5b3a48828b604ad.jpg)
第一部第二卷<<不适当的聚会>>之第四节<<意念不坚的太太>>
在上一节出场的地主母女成为本节的重要人物,题目就是指她。因为她在这里提出来了关于宗教信仰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来世是个谜。她说:“一旦死去,马上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真是可怕。”
长老回答她:“无疑地是可怕,但是这种事情无法证明,却可以确信。要(靠)积极地爱……(越爱就越)对上帝的存在和您的灵魂的不美获得信仰……任何疑惑都不能进入您的灵魂里去。”
二是她说愿意付出爱,却怕别人不善待她的付出,不能以爱回报我的爱怎么办?
长老回答她说:“(对别人)幻想的爱急于求成,不求旷日持久,而能像演戏那样轻易实现……至于积极的爱,那是一种工作和耐心,对于某些人也许是整整一门科学。”
长老又说:“在您看到无论如何努力也没能走近目的,甚至似乎反倒离它愈远的时候……您会突然达到目的。”
这句话在说你在思虑损失太大时,会物极必反,反倒能放得下了——这是很有辩证法的哲学判断,这是长老学问的高明之处。
而亲切之处是长老对所有人的“自责”,都给予理解、同情、谅解。
所以这节里长老回答了宗教的几个重大问题,突出表明人要爱人,坚持去爱就会使内心纯洁,就不痛苦,不畏惧——这非常像中国孔子的儒学思想——仁、爱人。
这都是对人生在世的生存心理的终极思考或叫最实在的平衡,是深入到内心与社会本质深处的。
只是孔子说这一切皆在人内心自修产生,而宗教是说上帝安排人来如此服从;孔子说个人更完善,宗教则说是为了上帝而给自己赎罪。
孔子不显神秘,宗教冥冥中有上帝而显神秘。但二者共同处是都是为人处事的高境界,即自我完美,博爱众人——我爱人人、人人爱我、众人同爱的精神至高之境。
不过孔教把握不好会懦弱、愚蠢,宗教因修士的解释传道,可能会被恶势力利用,也会出现愚蠢一面。
在这节里进一步显现作者的叙述是全知全能,直捷造像的叙述。
因为这节中瘫痪的十四岁女孩丽萨对害羞的阿辽沙的戏弄,忽哭忽笑的样子写得如此传神,就仰赖于这种文字叙述的直爽、准确,从而深刻入里,又让读者可联想到外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60392/b1fd70bccb8f438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