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之我见

作者: 昆仑天歌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21:31 被阅读0次

3去年秋读了白鹿原,有感触但不知如何抒放,放置良久。

今日读书又有感触。

鹿子霖这个形象太有普遍性,放在哪个时代,都会有人这么说“我们这儿就有这么个人”,他代表的是那种爱玩小聪明,很会经营社会关系,会跟随潮流的人。

但,爱玩小聪明的人往往都不会善良。

你看鹿子霖一生几度沉浮,他本来是村里和白嘉轩一样备受尊重和推崇的人,脑子活,做事勤,还能顾全大局。但到头来,却是妻离子散,众叛亲离。

鹿家整个的家风就不正,他们信念里只有一条,只要能出头可以不择手段,这从鹿家的发家史可窥一二。所以后来的鹿子霖玩聪明玩过了头,自己害死了自己。

世事纷乱,做好本分,“以否处否,以独处独”,可以安全。

鹿子霖是白鹿原上最能跟风的人,这种人最后都会因为顺风倒被摧折。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言语不慎。虽然他也会经营传言为自己所用,但他另一个缺点“贪色”又出卖了他,男女亲密之间,为了讨对方欢心,一是放松警惕就会泄露机密,二是这样的男女关系多数建立在利益之上,难以持久,当时的甜言蜜语,就成了分崩离析撕逼之时互相揭短的筹码。

鹿子霖是爱赶时髦的,他的孩子是第一批接受新思潮,主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那批人。

当知道自己大儿子与自己服务的阶层不同时,他是极力掩饰,托人营救。鹿子霖害怕自己的官路会因为儿子断送掉,一方面又顾及亲情,他看不到太远。但这样的性格,我们反而觉得更有人情味。

白嘉轩这种人,形象上更理想化,但也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这样的人往往初见不起眼,观念甚至是落伍,但是他们意志坚定,往往是危机时的主心骨。这样的人在乱世中怎样自处?他看着白鹿原就跟“鏊子”一样,煎来煎去,只专注于自己,他只关心种地,经营庄稼。只有影响庄稼和老百姓生命的事,他才会站出来。易经里说“括囊,无咎无誉”,意思是扎紧袋口,管住嘴巴,不说不动,虽然得不到大发展,却能免遭灾患,说的就是这种人吧。

每次白鹿村出现危机,他都能当机立断。儿子犯错,他罚的更狠,隔山打牛,为的是打击儿子背后的敌人,也为的是教育儿子。

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送去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在知道白灵参加了共产党,他第一个跟闺女断绝关系,直觉告诉他,天下纷争不能判断的时候,只有远离,即是自保也是摘除闺女的后顾之忧。

当尘埃落定,世界归复,儿子走上正途,他接受儿子回家,但心里知道这个儿子永远不可能回归了。而白灵平反,他才承认,自己的灵觉与女儿相通,接受了白灵的回归。

两种教育出现两种结果,鹿家的孩子都死掉了,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献身,是我们应该歌颂的英雄。但隐隐的,透出一股命运弄人的无奈。

白家的孩子,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老二致力于成为第二个“白嘉轩”,老三最有情趣,他只爱土地自然,与世无争。

老大白孝文是最浓墨重彩的,他最终活成了白嘉轩和鹿子霖的结合体。从族长第一人选到爱上有夫之妇到吸毒沦为乞丐到保安到窃取革命果实成为县长,精彩的一部传奇!但是他的每一步,都不光彩。他为什么会笑在最后,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他了解中国文化里国人的人性。他有鹿子霖的奸诈圆滑,白嘉轩的老谋深算。他比鹿子霖更沉稳有心计,表面上重父道师道,只要有利益就会抛开,连自己的妹妹都不放过;他懂得审时度势,从乞丐变保安;懂隐忍,从族长变乞丐;懂得抓住时机剪除异己,占了黑娃的功还顺手要了他的命,而鹿兆鹏下落不明不知生死也透着诡秘,凭这一点他把鹿子霖秒成了渣。

鹿家兄弟和白家兄弟的对比,就是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对比,新文化必定会站在新时代的前沿,但是旧文化会吞噬新文化,衍生出适合属于中国国情的“文化”。鹿家兄弟在父亲这个腐朽的思想上开出异端的花朵,他们迎接新思想,追求新世界,愿意为此献出生命。而白家兄弟则是千千万万国人的代表,老三是那些辛勤耕耘、不问世事的老百姓,老二是旧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老大则是新时代新旧文化结合的产物。

在平头百姓眼里,白嘉轩一家无疑是成功的,鹿家则成了笑话,大浪淘沙,谁是谁非不重要,活到最后最重要!

但是,鹿家的那些“野儿子”又代表什么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me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