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民以食为天,人类出现以后,就一直为了温饱而努力。而且很多秩序都是因为饮食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以采集为生,所以是母系社会。而当生产力不断发展,男性的优势得到体现,所以逐渐过渡到了男权主义,直到现在。
饮食不仅仅是吃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大事。比如,中国传统粮食粟,也就是小米。这种粮食在中国特别久远,而且因为易于保存还可以当做军粮,所以在中国至关重要,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其中社稷中的稷就是指的是小米,可见它的重要位置。
而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开始追求口舌问题了,追求食物的美味了,食物主要有五味,而古代为了能够追求这五味,发明了很多调味的东西,而且这些调味东西,现在仍然还在用。
古代美食还挺多了,这本书有一张烧尾宴的菜单,让人看了直流口水。《风起洛阳》中,百里弘毅是个饕客,他会吃也会做,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公子。可惜父亲身死,被卷入阴谋中,只好将美食放下开始探案了。
当然,古代人也吃水果,但人们对水果没有那么狂热。想来,我也就知道杨贵妃喜欢荔枝,别的古人喜爱什么水果也就不知道了。其实也可以找找,因为水果不仅能体现人们对于饮食不仅仅追求饱腹了,还有追求口感,而且还体现了中原与外面世界的交往,可能有不同的发现。
比如这个上面写郑和对榴莲的记载,但很奇怪的是,当时榴莲却并没有传到中国。
我想可能因为榴莲味道过于特殊,对于这些,中国人一直认为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就没有带回来吧。而且和张骞不同,郑和都是去南方,天气炎热,这些水果不易保存,也无法带回来。
在这部分,作者还介绍了古代人吃肉的情况,发现古代人挺讲究养生的,他们对于食草动物的肉比如羊肉比杂食动物的肉比如猪肉更容易接受,因为觉得这些肉比较干净,吃起来比较健康。
这么看来,现代人对所有的肉来之不拒,确实不如古人健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