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这有个孩子,因为在学校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回去被爸爸骂了,晚上一开窗就跳下去了。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为什么一点小事就会让一个人想到自杀呢?怎么避免我们的孩子出现这种极端行为啊?(提问者:槑の壞丫頭 /pchs236)
回答:
也不知道您说的孩子有多大。
如果小的话,也许是在模仿,也许是一时的冲动,也许是抑郁症。如果是比较大一点儿了的话,比如到了青春期,那多半是抑郁症。
四川新闻网,2016年10月11日,转载《华西都市报》的一篇文章《抑郁症不分年龄!8岁男孩患抑郁症 曾见过亲人轻生》。
其中有两例:
强强(化名)。2015年11月,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还曾接诊过一名8岁的男孩强强,其父母是普通职工。就诊前一段时间,平时很听话的强强突然变得脾气暴躁,经常摔东西,一问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经诊断,强强患上了抑郁症。邱昌建说,强强曾见过亲人一遇到困难就自杀的情况,在悲观情绪推动下,他一度模仿,“现在还不知道强强患上抑郁症的具体原因。”
川川(化名)。川川今年(2016年)上初二,父母是普通公司职员。上小学时,川川活泼开朗,上初中后则经常情绪烦躁,对人有言语攻击行为。家长以为小孩学习压力大,而且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所以并未在意。
直到今年(2016年)上半年,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点名作业没做好的川川罚抄,川川认为老师故意和他过不去,挥拳便打,这才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老师也是为了孩子好,小孩为什么这么做?不能理解。”川川父母到川大华西医院找到邱昌建教授。邱教授发现,川川对生活的认识都是悲观的,上课时他觉得自己坐在那里就像木头一样,听不进去,老师讲课声、同学读书声都令他特别烦躁。
“细问之下,川川说,懂事以后他变得特别敏感,觉得老师、同学都嘲笑议论他。老师稍微对他要求高一点,他就觉得看不起他,朝老师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黑洞中,生活没意义,多次有自杀想法。”邱昌建说,经诊断,川川患上了中到重度抑郁症。
(以下资料来自四川新闻网)
那“为什么一点小事就会让一个人想到自杀呢?”
看了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大多情况下,并不是一点儿小事就让一个人想到自杀的。
除了一时的冲动或模仿。大多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比如,
长期一个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跟他人交流;
经常看电视、手机、玩游戏,沉浸在自己的、虚拟的世界里,不跟真实的世界多接触;
自小受父母的影响,父母都是充满负面情绪的人,在家庭里接受不到正能量;
本身性格内向,在学校找不到同伴交流;
……
等等。
这些因素长期积累,就导致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抑郁的表现。严重了就是产生轻生的念头。
至于怎样“怎么避免我们的孩子出现这种极端行为?”
那就是要:
父母为孩子做榜样,积极上进,努力工作学习;
父母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到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图书馆等地方参观学习;
减少花在智能设备(手机、电脑等)和电视上的时间;
鼓励孩子多参加实际交往,从虚拟交往世界里走出来;
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建立信心,有责任、有担当;
引导孩子多参加社会、社区公益活动;
……
当一个孩子心中不仅只有他自己,还有父母、家人要关系照顾,还要对社会有责任感、使命感,有理想、有担当、有奋斗目标……他就不会有这种极端行为发生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