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至少读一本书,3月份阅读《自卑与超越》。读这本书,感觉有点像教科书,理论性太强,不太读得动。
于是,这本书后半部分的内容,我是大致浏览完了,结合听喜马拉雅讲这本书,又从书评中了解更多对这本书的解读。
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荣格、弗洛伊德,并称“心理学家中的三巨头”。
阿德勒是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学生,跟着弗洛伊德学习了九年。
起初,在弗洛伊德还不被主流认可的时候,阿德勒接触到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立刻写文章支持弗洛伊德。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阿德勒发现自己不能认同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也成为第一个毅然决然与弗洛伊德决裂的人。
随后,阿德勒创建了自己的派别——个体心理学,关注人性中的积极面,相信“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支持人性本善。
他最受人推崇的就是他的这本心理学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入选20世纪改变美国和世界的100本书,被认为是“现代人必读的心理学经典”。
《自卑与超越》共十二章,不仅讲述了生命的意义,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还谈论了人与社会、爱与婚姻、学校与家庭的影响等。
这是一本每个人都能读懂的心理启示录。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那些在生活中曾让我们产生困惑的问题,或许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2.我们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优越感,它取决于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
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4.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5.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6.在行为上表现得不可一世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自卑感。就像矮个子的人走路要踮起脚尖一样,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相反,当一个人表现得安静、柔弱、淡定并不能说明TA有自卑感。
7.被娇惯的孩子: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所有事情都由父母解决的孩子来说,成年人所要担负的责任就是一种特有的束缚。
8.婚姻就是一种伙伴关系,没有一方应该高人一等。
9.婚姻幸福前提:让对方感觉到TA是最有价值的、最优秀的、最被需要的、是你最好的伴侣和朋友;这种感觉,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10.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翻开这本书,最惊喜的就是阿德勒温暖而不失力量的语言,他没有用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传授知识,而是用简单的话语、生动的故事与我们交流,让我们读懂“自卑与超越”。
面对自卑,一般人会采取两种补偿行为:掩饰自卑感和超越自卑感。
掩饰自卑的人不承认自卑的存在,并且会拼命在无用的事情上争取优越感。而成功的超越则是敢于正视自己的自卑,认识生活的意义。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班级之中,我们与同学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单位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一国公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青春;作为人类一员,我们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奉献生活。奉献就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看看这本《自卑与超越》,或许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