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书摘
No.18《自卑与超越》《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它从人追求优越的根本欲望与遭遇挫折的自卑认知讲起,指出了超越自卑、走向优越的方法,并从职业目标、伙伴关系和家庭关系这三个实现合作的路径,详细解说了追求优越的正确态度
适合谁读
· 深度自卑感的人
· 心理学研究者
· 企业高层管理者
关于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早年追随弗洛伊德,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开创了个体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学什么?如何建立有效合作走出自卑感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自卑感对个人并不都是负面影响,其实,恰恰是因为自卑心理才促使人们增强对自身的认识,加快对自身缺点的弥补,在某种程度上,自卑对个人自身成长有很强的进步意义。
对于每一个深陷自卑的人来说,都可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自卑感,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卑,其次要学会与他人合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建立有效的合作呢?
今天的文章就将教你怎样建立正确的合作方式,将分别从工作、社交和家庭三个方面讲解。只要你在工作中找到奋斗方向,在社交中有兴趣相投的朋友,在家庭方面,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如果你做好这三个方面,你便可以超越自卑,走上和谐美好的生活。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生命中的三个任务;
· 为什么人人都有自卑感;
· 自卑感原来是人追求优越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一、自卑并不可怕
阿德勒认为,自卑与生俱来,人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也并不都是负面的,通过补偿,自卑也可以转化为人生的动力。
1、为什么说人人都有自卑感?
我们先从一个发生在作者阿德勒本人身上的例子,看看本书中的自卑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次大战时,阿德勒担任一家战地精神病院的院长,专门收治发生精神疾患的士兵,判断他们是否可以再上战场。虽然最后要由一位军部派驻的官员来做决定,但阿德勒医者仁心,还是尽力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送到后方安全的军事机关工作。不过,有一次,一个并不特别符合标准的士兵骗他说自己是个穷教师,有老父母需要养活,希望阿德勒能够把他送到后方。阿德勒虽然想帮助他,但又担心自己写虚假诊断书会惹恼派驻的官员,反而害了这个士兵。最后他决定尽量实事求是地写诊断,虽然不能保证不让他上前线,但可以让他尽可能做一些轻松的工作。
他交上了那份诊断书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夜里,阿德勒做了一个恶梦,他梦到自己在又黑又窄的路上狂奔,梦中的他知道自己杀了人,却记不得杀了什么人,只知不停地跑,在惊出一身冷汗后,他被吓醒了。醒来后,阿德勒自己分析这个梦,知道他在梦里杀的那个人,就是这名士兵。因为他可能因为自己的诊断书上战场,最后死去。为了自我欺骗,阿德勒自己引发了一种情绪。虽然即使这种惨剧真的发生,也并不是阿德勒的责任,但毕竟“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违背了阿德勒的生活态度,但他又无能为力。
阿德勒的这个梦,恐怕一般人都很难和“自卑”联系起来,但在个体心理学中,所谓“自卑”,就是指“人在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前感到力不从心的情绪。”在这件事上,阿德勒感到了无力。事实上,他的这个梦,体现出的就是:虽然他的生活态度要求自己将所有为疾病所苦的士兵都送去后方,但他的权力所限,根本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期望,由此,引发出了自卑情结。
所以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处境有改善的可能时,就会有自卑,因为这意味着,事实上人对现状的不满。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连专门研究自卑的阿德勒也不例外。
实际上,这也不是阿德勒第一次体会到自卑的味道。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一个商人家庭,排行第二。虽然家境富裕,但他的童年却并不快乐。他自小驼背,行动不便,并且觉得自己事事比不上哥哥。可见,阿德勒研究自卑,甚至创立个体心理学,多少也都是受到了自身经历的影响。
1907年,为阿德勒赢利巨大名声的论文主题就是“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者患上精神疾病,但也可能使人发奋图强,越挫越勇,补偿自己的弱点而取得成功。他认为,儿童由于身体弱小,能力不足,必须依赖成人生活并受到成人控制,因此总会产生自卑感。所以自卑感是人人都有的,自卑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追求优越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2、补偿与补偿的方式
从阿德勒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说的自卑,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卑是不同的,虽然我们日常语言中常常提及的自卑可以包含在阿德勒的概念中,但阿德勒的自卑更是每一个人在成长初期都需要经历的,是每一个人在人格发展中可能时时体会到的情绪,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必备之物”,自卑与追求优越的本能绑定在一起,共同成为人生的原始驱动力,因此就有了对自卑的补偿,这种补偿可能是正确的,有益身心发展的,最终使我们超越自卑,走向成功;也可能是错误的,最终会导致有害的后果,把我们推向深渊。
关于正确补偿的故事,我们从小到大听过了太多励志故事。比如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而且面貌丑陋,没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自卑中求知若渴,发奋自学,不断丰富自己,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缺陷而绝望。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习知识,成为一个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还有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自学成才的发明家爱迪生等等。
另一方面呢?失败的补偿其实还要更多一些。作者认为,我们人生的困境、问题、悲剧,都源于为追求优越,对自卑采用了错误的补偿方式。
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中的穷困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就试图用所谓的“拿破仑式”的方法,从尸体上跨越过去,完成人生的救赎,他砍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成为了罪人。但事实上,他与死者之间的所谓“仇怨”并不致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的犯罪实际上就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对自卑的克服。
通过对更多罪犯的访谈,阿德勒更进一步认为,所有罪犯的共同点都是具有自卑情结,他们无法直面生活,因此会欺骗自己,比如,“我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人,能够处决所有不臣服于我的人”,或者“我是个天才,所以能够逍遥法外”。除了这类极端的例子,包括所谓的问题儿童、利己主义者、不幸的婚姻、神经官能症、孤独和自闭、精神障碍等等,在阿德勒眼中,都是无法正确解决自卑问题的缘故。一句话,自卑人人都有,追求优越也天经地义,只不过有时候,我们用的姿势不对。
二、如何用“对的姿势”完成生命的三个任务?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生命的三个任务。哪三个任务呢?第一是工作,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星球,既不能离开,也不能独占所有资源,所以我们需要工作来生产和消费,获得分配有限的资源的资格;第二是社交,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生存,也不可能一个人生存,我们必须相互交往、沟通合作,共同生存;第三是性,人类有不同的性别,因此爱情和婚姻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那么,该如何找到完成这三项人生基本任务的正确姿势呢?阿德勒提供了一个看似极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合作。也就是说,无法胜任这三项任务的人,都是不会合作的人,小到被宠坏的孩子,大到人类历史的罪人,都是缺乏合作意识或能力的人。
在书中,阿德勒列举了一个案例:有一个家庭中有兄弟两人,其中的弟弟因为哥哥更受父母的关注,他就把哥哥当成了潜在的对手,可是由于哥哥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却很差,因此竞争总是失败;长期的挫折激起了他心里强烈的控制欲,直到他二十岁时,他还肆意摆布佣人,拿人取乐;事业方面也很不如意,常常依靠母亲的资助;唯一让他觉得超越哥哥的是,他比哥哥更早一步结婚,但是婚后他时常和妻子吵架,家庭并不幸福。后来母亲停止了对他的资助,于是他赊购了一架钢琴,卖掉换了点儿钱,但很快被挥霍光了,然后他进了监狱。
我们无法期待没学过合作的孩子能够与他人合作,他对他人的理解,要么是玩具,比如佣人,要么是赞助者,比如母亲,要么就是敌人,比如哥哥。这样的人永远对其它人充满敌意,无法加入分工合作,拥有一份事业,无法交到朋友,也无法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阿德勒认为,人类只要在地球上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友情、婚姻关系、合作和社会感,并为全社会的利益做出贡献。
三、学会合作,超越自卑
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呢?阿德勒告诉我们,有效的合作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工作方面、社交方面和家庭方面。下面我们分别讲一讲。
我们先来说工作方面。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母亲是孩子职业兴趣的首位影响者,学校也应该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其次是在儿童时代就要建立孩子对日后职业的认知,找到他们的志趣爱好,帮他们找到奋斗方向;最后,有一些被惯坏的孩子可能会不愿意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宁可期待别人的帮助,有些孩子还会甘于由其他人主导自己的行为,听命于其他孩子或者成人,这些错误的潜意识,必须清除出去。总之,阿德勒主张在孩子成长早期就打下基础,长大后就容易取得成功。
需要指出的是,这和我们现在强调的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避免过早的职业化教育并不矛盾。一方面,要看到在阿德勒写作《自卑与超越》的年代,早期职业教育能够尽早提供资本主义上升期需要的合格劳动力,因此阿德勒的想法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就我们现在而言,我们仍旧需要给孩子树立人生的理想信念,这对其今后的发展,仍是有益之举,只不过我们的早期教育更多地是针对孩子今后的事业蓝图,而不是更微观的职业规划。
无论哪种教育方式,最关键的是树立孩子对分工合作的意识,这在我们还不能离开地球、开辟新生存空间之前的任何时代,都是必要的。为提升孩子的工作能力,或者说从事一项事业的能力,父母、老师和一切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感兴趣的人,都应该以各种方式给予孩子更好的帮助。
我们再来说朋友与伙伴,也就是社交方面的合作。“社会兴趣”,与合作一样,是阿德勒非常重视的概念。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中,有些被宠坏的孩子会问阿德勒,“为什么要爱我们的邻居?为什么不让邻居爱我们?”,这些孩子不愿合作、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由此表露无遗。今后遇到生活难题,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会去伤害别人,以维护自身利益。然而,跟自己感兴趣的人成为朋友,是人类最悠久的奋斗目标之一,有效促进成员合作,增强凝聚力,也是各个大小团体、组织、家庭、圈子,乃至整个社会的必须持续进行的基础任务。
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吴蜀联盟可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而夷陵之败后,联盟破裂,蜀国元气大伤,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到鼎盛的水平。更典型的例子则是战国时期分别以苏秦和张仪为主导的合纵与连横的反复博弈。苏秦游说列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纵约长”,一人挂六国相印,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这就是合作的力量。而当张仪以连横之策逐步瓦解了六国合纵联盟之后,六国就被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最终一统天下,这也说明了一但失去了合作意识,每个独立个体的力量就变得十分单薄,进而丧失了竞争力。
对个人而言,社会兴趣的缺失,除了导致利己主义,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精神障碍。阿德勒收治的一个早发性痴呆症患者,遇到阿德勒之前,一直住在收容所中,乱喊乱叫、不停地流口水、用力撕咬衣服、甚至想吞掉自己的手绢,简直像一条疯狗。
通过调查,阿德勒发现,原来由于她的病,她觉得自己在母亲心目中是一条狗,过着狗的生活,于是她宁可将自己真的变成一只狗。阿德勒对她的施治方案就是使她重拾生活的信心,他用亲切友善的开导,先是帮女孩儿在一个月后开口说话。此后,阿德勒继续坚持,即使在被女孩儿攻击的时候,也耐心忍受、亲切回应。最终,女孩恢复了正常,后来还找到了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并交到了朋友。
最后,我们来说爱情与婚姻,也就是两性的合作。德国某个地区有一种风俗,用于检验一对新婚夫妻能否过上幸福生活。这对新人会被带到一个广场,两人合作,用一根锯子锯断一棵事先已被砍倒的大树。这个风俗可不仅仅是游戏,实际上它考验着两个人的配合和默契。这个风俗说明,合作是构建幸福家庭的基础。丈夫和妻子平等协作、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各种困难。
而两性的合作,也要追溯到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父母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孩子为爱情和婚姻做好充分准备;在婚姻中要坚持无私和责任,坚持彼此信任,才可能体验到爱情和婚姻的美好;阿德勒一个有趣的结论是,擅长建立友情的人,一般也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无论是交友还是寻找伴侣,本质上都是建立合作关系。此外,阿德勒还提出一夫一妻制是最好的维系婚姻的途径,坚持男女平等就能积极解决婚姻中出现的矛盾等等,这些命题现在看来虽然普通,但在当时的时代,仍然是具有很大前瞻性预见的。
总结
No.18《自卑与超越》以上,就是我们给您介绍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相信通过我们的解读,您已经了解,自卑并不是一种病态心理,而恰恰和追求优越一起,构成了人生发展的原动力,然而,仅仅有原动力还不行,我们还必须要掌握追求优越的正确姿势,也就是树立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并全身心投入与他人在工作、社交和家庭层面的合作实践,这样我们就能完成人生的三个基本任务,超越自卑,走上和谐圆融的人生之路。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704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王羽)
《自卑与超越》金句:凡事少说“我”,要多说“我们”。
作者提出,人一切行为动力均源于超越自卑的需要,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是自卑感推动了人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