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00天读书分享183——为什么最不宽容的少数派容易获胜?

300天读书分享183——为什么最不宽容的少数派容易获胜?

作者: 韧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06:48 被阅读0次
300天读书分享183——为什么最不宽容的少数派容易获胜?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非对称风险:风险共担,应对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作者是塔勒布和纳. 尼。这是塔勒布继《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和《反脆弱》后第四本书籍。本书主要讲述了没有“风险共担”就一事无成,真正的理性在于避免系统性毁灭。我将分享其中最不宽容者获胜:顽固少数派的主导地位和平等和风险共担两部分的内容。

一、最不宽容者获胜:顽固少数派的主导地位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只要有3%~4%永不妥协的少数派,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风险共担”,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时候甚至拿灵魂来捍卫,最终,整个群体的人都会服从于少数派的偏好和选择。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人们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尤其是缺乏经验的观察者,可能会从简单的统计指标中得出这一结论,以为这个选择是群体内多数派做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你觉得这事儿听起来有些荒唐,那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直觉不习惯处理这类问题。

例如:遵纪守法的老实人永远都不会触犯刑法,但罪犯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在做合法的事情。我们将少数派称为顽固派或者僵硬派,多数派称为温和派或者灵活派。两者的关系体现了选择的非对称性。

只要少数派达到某一特定的水平,那么他们的选择就会成为压倒性的全体选择。

1、否决权

重整化展示的核心意思是非对称的“否决权”效应,即群体中的某个人可以用反复否决其他人偏好的办法来最终使得群体内其他具有适度灵活性的成员接受他的选择。

现在假设每一个正方形就是一个四口之家,家里的女儿是一个顽固的少数派,她只吃非转基因食品或有机食品。由于她的坚持和抵制,家庭其他成员都被她改造过来了,他们现在也只吃非转基因食品。

当这一家子参加邻居的烧烤派对时,邻居为了照顾他们的偏好,不得不全部采购非转基因食品;接着,本地的超市就会发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偏向于非转基因食品,于是供应的食品也相应调整;最后,大型食品批发公司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简化自己的业务流程,全部转向了非转基因食品。

基因遵循多数派主导的规律,语言则遵循少数派主导的规则。语言行走四方,基因落地生根。

2、道德体系

当今社会的道德并非是由大多数人的共识演变而来的,而是由社会中那些最顽固的少数派把他们所推崇的道德强加给了社会,又因为少数派的极端不容忍,最终成了全社会普遍接受的美德。

同样,公民权利也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争取来的。社会最终会屈从于某个强硬且绝不妥协的少数派。

我们的道德体系是这样建立的:

(1)极小部分人对道德禁止的事情极为厌恶,对道德提倡的事情极为热衷;

(2)这一小部分约占总人口的 3% ~ 4%;

(3)这部分人永不妥协,极为固执;

(4)这部分人平均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国家的各个地区。

当具备以上的条件,我们的道德体系就由少数人建立起来了。

这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热衷于捍卫道德体系,我们并不会自觉地、自发地和自愿地想成为更崇高、更美好、衣着更优雅和口气更清新的人,真相是我们只想摆脱顽固少数派不停的骚扰,于是不得不按照他们定的规矩行事。

3、从统计概率看少数派主导现象的稳定性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少数派主导下推行的规则在执行中往往更稳定,不同的人在执行这些规则时的差异非常小,而且能够使得原本孤立不相关的群体都默契地执行同一条规则。

少数派主导下产生的规则都是非黑即白和二元对立的。反之,多数派主导的规则会导致结果的波动率居高不下。

其实,我们对科学存在误解。科学并不是科学家思想的总和,而是如市场一样,充满了固执的偏见,一旦某领域的真相被揭示以后,我们才突然发现我们以前掌握的都是错的。

如果科学探索奉行多数人共识的原则,我们现在就可能还在中世纪,革命,毫无疑问是由偏执的少数派推动的,整个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还是道德层面上,都源于一小部分人的推动。

社会进步并不来自共识、投票、多数派、委员会、雄辩的讨论、学术会议、茶和黄瓜三明治。只要有顽固少数派发挥与其数量不相称的作用就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需要的只是非对称性,以及全身心投入“风险共担”的少数人。

二、平等和风险共担

1、不平等

世界上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是人们容忍的不平等,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和那些英雄人物的远见卓识之间就存在着不平等。比如,爱因斯坦、米开朗琪罗或隐士数学家格利沙·佩雷尔曼,人们不难发现自己和他们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种是人们难以容忍的不平等,因为那家伙看起来就和你差不多,但是他会操纵系统谋求私利、寻租、获取不正当正当利益,尽管他拥有一些你渴望拥有的东西——他的俄国女朋友,但是你不可能成为他的粉丝。

请记住以下两句话:真正的平等是概率上的平等。只有“风险共担”能防止系统崩溃。

静态和动态很明显,经济学家们,尤其是那些从未亲身涉险的经济学家的通病就是:他们无法理解动态变化的事物,看不到动态事物和静态事物之间有着不同的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熟悉复杂系统和胖尾现象。他们也缺乏理解更艰深的概率理论所需的数学基础和本能直觉。

动态的(遍历的)不平等,需要完整地考虑未来和过去。

让社会更加平等的方式,是迫使处于顶层的富人参与“风险共担”,始终承受着退出富豪榜前 1%位置的风险。

动态的平等就是要重建遍历性,从而使得概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相互替代。

完全遍历性的反面是一种吸收态。吸收态这个术语源于物理学中的粒子运动,当粒子撞击上一个吸收壁,它们会被吸收或粘住。吸收壁就像是一个陷阱,一旦被吸收进去,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结果,就出不来了。

2、逻辑而非数据

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堆砌了大量数据和表格的作品?因为堆满了数字和图表的作品,恰恰缺乏逻辑严密的论述和坚实可靠的观点。而且,人们误以为实证主义就是堆砌数据。

当我们的逻辑是正确的时候,只需要一些有意义的数据稍加修饰;而当我们试图证伪某一观点时,一个反例就足够了。只要有一个数据显示存在极端偏差就足以表明黑天鹅的存在。

概率论、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不是数据,而是基于观测得出的逻辑——尤其当观测数据不足时,逻辑就至关重要了。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一个发现,当你买一本厚厚的、用成吨的图表和表格来证明某一观点的书时,你一定要小心:这往往意味着大量无关紧要的数据没有被作者筛选掉,而真正重要的观点却还没有被提炼出来。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和没有统计学基础的人来说,这些图表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简单的真理就这样被复杂的数据替换掉了。

统计学并不关心数据本身,核心是通过数据提炼逻辑,从而避免被随机产生的数据愚弄。

3、风险共担

作者支持让富人担任公职,是因为他们的财富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据,它表明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当然他们也可能只是随机过程的幸运儿,但是我们至少都看到了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某些技能。

当然,这个人的财富必须是其亲身参与“风险共担”所赚取的,他如果还在这个“风险共担”中失去过部分乃至全部的财富,体会过与之相关的焦虑和愤怒,就再好不过了。

作者建议杜绝公职人员腐败现象的一个好办法是强制要求公职人员在就职宣誓时增加一条:

待其离开公职以后从私人部门赚取的金钱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限额,超出部分将归全体纳税人所有。

300天读书分享183——为什么最不宽容的少数派容易获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0天读书分享183——为什么最不宽容的少数派容易获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ta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