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跟一位小仙女一起喝茶打发下午时光,她看书,我码字。
她感叹说,一个下午看完一本书,很精彩,也很充实,可是看完之后却觉得怅然。我还在一旁开心,因为这个下午收获颇丰,听到她这样讲感觉诧异。
她自己总结了原因,虽然这一截时间过得挺有意义,但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找不到成就感。
我很认同她的说法。我为什么觉得满足,就是因为我有目标,然后在有计划地执行,每完成一点离目标更进一步,所以兴奋。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做很多事情,工作、看书、学习、健身等等,做完很累,但是依然觉得空虚。
为什么?因为没有目标感,我们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做很多事都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找不到完成的价值!
如何改变这种不好的体验?
其实只需要做到这三步:有目地,有目标,有总结,即可!
1
目的
首先是目地,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目的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的源动力。有句古话:无利不起早!说的就是人类的这种天性,做任何事都会先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有人说这是人性的自私。其实,换个角度想,某个人花了时间、精力、金钱去做一件,而这件事于他本身并没有好处,功名利禄没有丁点儿回报,然后他还一直兴致勃勃、孜孜不倦。我们不会认为他无私,可能会认为他是个傻子。
明确的目的,明晰的收益,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期待感会驱使我们去做事,尤其是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事。
例如文章开篇的小仙女,如果事先明确看了这本书会让她对作者,对人性,对故事情节描写等增加更多的认知,那么看完后,再一回想,立刻会有满满的满足。
2
目标
然后是目标,即“我要做到哪种程度,取得什么要的效果,才满意?”
目标会为我们坚持做有益的事情提供持续的源动力。这里又要说到人性了,人的天性是贪图享乐、好吃懒做的,所以生活中,我们如果想要持续做一些需要自律、自控的事情,就会显得很艰难,半途而废是常态。
一次收获,一点小恩小惠往往就会让人们满足,满足之后是骄傲,骄傲了就会松懈。这个时候如果有明确的目标约束我们,提醒我们看清现实,就会让我们警醒,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迷失方向。
例如我们看书、培训、健身,很多人都是开了个头,就再也没有下文。那么在计划做这件事之前,我们理清目标:看完这个系列,或者英语口语考个证,又或者瘦十斤外加马甲线,坚持到成功的可能性会从20%增加到80%。
3
总结
最后是总结,即“我已经取得我想要的收获了吗?有没有更高效的途径?”
总结会为我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加快人生的进程。在同样多的时间,能够做成更多的事,也会带来成就感。
人都是有欲望的,不会轻易满足,所以我们不会只前进一步,而是一直前行。这个时我们要不断的回首,判断是否偏离了轨迹。我们做事都不喜欢费“无用功”,都希望每件事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我们在做每件事,每个阶段,都需要回顾,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浪费了成本的流程,优化,再继续前进。
同时,总结也能够从心里层面给我们带来二次满足。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回顾、复盘事件的经过,由衷的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这也是我们继续开启下次旅程的信心之一。
有明确的目的,有清晰的目标,还能做到不断自省总结,这样做事的人运气总不会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