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的话题,还是挺杂乱的。
今天白天和一个朋友去海边玩,绕着海岛开了一圈。
她说:“感觉有朋友的周末,是多么幸福!”
是啊,拥有三两个要好的朋友,能够给予自己适时陪伴的朋友,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而当自己认同这些交际行为的价值,这便成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也就是普世上理解的“幸福”。
因此,认识到朋友及其带来的交际行为可以满足自己归属的需求,这是一个层次;认同并自然地接纳这种幸福,又是另外的层次了。
除了对朋友和社交的思考,今天还从另外的角度思考了自己“写作”这一行为。
这么多年来我其实都是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消费着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源,看似“消费者是上帝”,但这里的“上帝”可能显得被动。
很久一样刷到一条抖音(ID:彭楠的创业故事),内容倒不是诱导粉丝参与知识付费,而就是平和地描述着一种转变——从消费到生产的转变。
我想了一下,应该是这样的:
当我一遍一遍地互联网文章(哪怕是一些客观上确实很不错的文章),我是个妥妥的消费者;
当我阅读后进行加工,写出自己的感想时,我是信息的加工者,这些信息可能对我有用,也可能对我产生误导;
而当我在网络平台写出第一篇文章、发出第一份图集、拍出第一支视频的时候,我终于可以称自己为生产者了,也终于相对地主动一些。(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网上发文,在2016-2017年,我曾协助运营过两个公众号,属于科普类和学术类的,有机会把那些文章也贴出来。)
虽然这种主动真的只是相对的,因为我发现这两天自己已经开始不自觉地点开写作平台,看着自己那些其实不怎么样的数据,甚至祈祷着阅读量能够再增加一些。
写到这些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审视和反思:或许我忘了当初依托网络平台写作的初衷,只是为了得到监督和反馈,并不是这么浮躁地急于收到认同和回报,这么点确实需要调整一下,否则担心自己接下来心态可能会炸。
写作就是写作,写作的目的也是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写作。
写就是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和时间做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