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一场《爱宝贝的智慧》讲坐,收获满满。主讲人张超老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育儿专家。通过他的分享,我才意识到抓孩子学习这件事,我们都做晚了。

讲坐一开始,老师让我们写出自己孩子身上至少10个优点,大家都感叹太多了,可是为了完成任务,硬着头皮写。这是我写的优点。

老师让我们给自己的孩子打分(满分是10分)。我当时满脑子都是孩子那张可爱的脸蛋,就打了10分。紧接着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这样一段感人的视频。点击查看。
在看短片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的偷偷地在抹眼泪。
孩子身上都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在期待孩子自信、大方、开朗的同时,我们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呢?张老师提倡我们要自信,为孩子做一个优秀的榜样。
接下来就到了实操环节,每个家长都提出自己的问题,请老师解惑。家长的问题都集中在孩子不好好吃饭、不爱分享、乱发脾气等等。

平时教育孩子过程中非常实用的几点做法:
1、在孩子面前不用否定的命令。“不能”、“不准”“不要”这些词语孩子不但听不进去,还会激发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在抢玩具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再这样和小朋友玩的话,我回家就惩罚你。”老师分享了他惩罚自己孩子的方式:罚站什么都不能做、让他不能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但从不打骂孩子。因为孩子最怕失去自由、和他喜欢的东西分开,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训。
2、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关注的问题上。比如孩子正因为玩具和小朋友发生冲突,通过惩罚的教训制止之后,这样可以说:“你准备和小朋友怎么玩?是一起玩?还是一人玩一分钟?”尽量把话题围绕着孩子关心的“玩”上。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用闭环的问题引导孩子做出选择。
3、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孩子提前做好约定。一定要强调如果违反了怎么办?最好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一旦违反,一定要按照之前约定好的惩罚执行,否则就失效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一定得自己去承担。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不能半途而废。
事先作好约定,还可以用来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事先约定用多长时间来吃饭,比如半个小时,吃饭的时候不能做其它事情,时间一到就马上把饭收了。其它时间除了水什么都不让吃,吃饭是人的本能,孩子饿了自然会吃。解决问题一定要一次连根拔起。
说到这里时我回想起了尹建莉老师分享自己女儿为了买一种不健康的饮料满地打滚的经历,当时尹老师没有妥协,坚决不同意购买,就在一旁等待,等女儿闹完了哭不动了以后再走。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4、家长一定不能做的就是和孩子讲条件。如果孩子好好吃饭或是怎么怎么样,就奖励什么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即使是做一件平常的事情,比如完成作业,都要和家长讲条件,比如说去迪士尼乐园。家长总有完不成的条件的时候,那怎么办?家长要倾家荡产去完成孩子的要求吗?到时候再来教育孩子,恐怕为时已晚。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关于情绪问题,在处理孩子情绪时,家长说话的音量一定要放到最低。老师形容家长的声音大的话,就像在火上浇油;而放低音量,就能起到灭火器的作用。老师现场演练了一次处理孩子哭的情境。用四句话来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第一句话:“圆圆,你哭得这么伤心,爸爸知道,你哭在脸上,爸爸痛在心里。我也很难受。”起到调频的效果,使用同理心让孩子知道我们收到了他哭的信号。
第二句话:“圆圆,你看你现在是准备怎么哭?是站着哭呢?还是坐着哭?还是躺着哭?或是打着滚哭?蹦着哭?都可以。”给孩子一个情绪释放的通道。
第三句话:“圆圆,爸爸在这陪着你哭,但是,你哭,我听不懂,我只听到你哭的声音,我听不到你说什么,所以呢,爸爸只能在这陪着你。”表明自己的立场。
第四句话:“圆圆,要不这样吧!爸爸真的想帮你,你准备一下,酝酿一下,开始哭。爸爸说开始,你就开始哭。”让孩子好好哭,哭累了也就不哭了。
亲子阅读
张老师讲到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这也是最值得引起广大家长重视的问题,就是重视孩子的阅读。孩子从半岁以后就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了,对3岁以下的宝宝,每天阅读5-10分钟效果就很好了。孩子长大一点,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家里扮演绘本的情境,不仅要在家里演,还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演,家长和孩子一起演,孩子会得到强大的勇气。要想培养孩子演讲的能力,一定要这样做,还可以给孩子录视频,经常鼓励孩子进行表演,当然家长要是能够给孩子做示范就更好了。
在阅读时孩子到处跑,不看着书本也没有关系。老师说那是孩子玩的障眼法,我们不要停,继续读。张老师提醒读绘本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本绘本要读透了再换下一本,一般要读个三五天才读下一本,如果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读的,只要孩子想听,家长就可以一直读。老师还建议大家不要选择既有汉语又有英语还带拼音的绘本,选择单纯的汉语就行。
孩子教育经典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花了很大篇幅讲解阅读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离不开海量的阅读,所以越早培训孩子的学习能力越好。分享中,张老师不只一次强调他9岁的孩子是他们班唯一不上补习班的孩子,学习成绩却非常好,这取决于他从孩子半岁起就坚持到现在一直在做的亲子阅读。不管是教育大咖尹建莉还是优秀作家(更是成功妈妈)池莉,她们的孩子也没有上过什么补习班,成绩都非常优异。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海量的阅读。
我才意识到抓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时刻,是0到6岁,我们许多家长都做晚了。我身边很多家长都是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才开始重视学习问题。6岁以前没有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上学以后就很难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就被家长送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美好的童年生活从上小学的那一刻就结束了。家长更是为了各种培训班、各种重点学校折腾得心灵憔悴。其实真正成功的教育往往很简单,只我们把力使错了方向。从小给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到外面上什么补习班重要得多。
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明白教育的本质,能够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早一点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用心去呵护孩子的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