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
今天上午去看了一个电影,是法国电影,片名是AMANDA。我很少看法国片的,但是这次觉得还值得。故事很平常,叙说普通人的生活------一对亲密的姐弟,各自住在巴黎城市中心区域的公寓里。姐姐有一个7岁的女儿AMANDA,弟弟从事给观光客人介绍住所的事业,兼做给公园的大树修剪树枝的零工,有时帮姐姐接送那个女孩上学。
但是姐姐在巴黎车站的一次恐怖活动中被枪击致死,这场飞来惨祸给了弟弟和那个小女孩很大的冲击……。影片用淡淡的口吻和平实的描写告诉观众,这场惨祸给当事人的遗属以及法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那场惨痛的事件让弟弟和侄女彼此建立亲情,一起克服伤痛,他们接受了过去不来往的亲戚以及刚刚认识的朋友们默默给予的人性的温暖,,生活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影片中的巴黎城市实景,是我从未去过却感觉甚为熟悉的街道和老式的公寓楼,主人公骑自行车往复各处,甚至没有出现过驾驶汽车的镜头【跟美国影片大大不同】……。

虎总,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了。有机会我也去看看这个电影。
上次音乐会被恐怖主义者袭击时,就有个年轻的家庭失去了母亲,那三岁孩子的父亲就是大学生的样子,搂着年幼的孩子,发出了【你们想带来仇恨,可是我们不给你们仇恨。】这样很基督教的宣言。
典型的法国电影我觉得可以划归【文艺片】范畴,描写人情、人性,描写最直接的生活,富裕也好、穷困也好,场景道具都是为角色服务的,而不是倒过来。有时候看法国的电影,好像你就是一个在日常生活里穿梭的主角,所见、所闻、所历,全是你熟悉的细节,却透露着生活和个性的光彩。这是法国电影的魅力。
巴黎的公寓如你所说,充满旧时代的痕迹,我以前很不适应,在巴黎简直觉得【回到旧社会】:地板会咯吱咯吱响,窗户是木头的,油漆斑驳,浴室里的盥洗设施让我想起庐山的蒋宋故居。可是现在超级喜欢,觉得那才是欧洲的调调。我所在的大学城是战后新建的,70年代的风格,那时候追求技术先进,所以整个建筑无聊得像工厂,附近的商店住宅也是没有格调,只有实用,这肯定不是【包豪斯】的原意吧?因为房子如果除了实用没别的了,真的很丑。当然好处是用起来方便,我们这个大学比任何地方的大学都更有功能性。在这个环境里处久了,会忘记建筑物要美学功能做什么。只有到了我们城市附近的几座大学城,才想起生活需要格调,那些城市就留有很多没被二战摧毁的老城小巷,那里的餐馆、咖啡馆很窄小可亲,它们也特意把自己布置成旧格调:店面小、餐桌和椅子用斑驳但好木料的旧桌椅,上来的各种咖啡或餐点用型号不一的老式碗盏盛放,招待人员穿得很法式——衬衫裤子,外系一条最朴素的围裙;墙壁上是黑白的浪漫老照片,天花板上还有几个大概永远不会旋转的风扇……。
你们白羊座的人是不要这些的,我没这些却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