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订单基础信息
1. 订单状态
(1)待付款
用户刚提交订单,尚未付款,等待用户支付。由于待付款状态会锁定库存,所以一般会设置超时自动取消功能。
(2)待发货
用户付款之后,等待商家发货。
(3)待收货
商家已发货,等待用户收货。
(4)交易成功
用户确认收货之后,订单已完成交易
(5)已取消
付款之前取消订单。包括超时未付款和用户取消订单两种情况。
(6)售后中
- 用户在付款后发货前申请退款;
- 商家发货后用户申请退、换货。
(7)交易关闭
当售后完成后的订单状态。“已取消”的订单状态可以合并到“交易关闭”中。
2. 订单售后状态
(1)待审核
用户提交退货、退款申请之后,等待审核的状态。
(2)待退货入库
退货申请审核通过,等待用户退货入库
(3)待退款
退货入库成功后,等待退款给用户。
(4)待换货入库
换货申请审核通过,等待用户换货入库。
(5)换货出库中
换货入库之后,生成换货出货单,订单出库。
(6)售后成功
当退货、退款成功或换货成功之后,流转至“售后成功“状态。
3. 订单信息
订单信息.png二、订单下单
1. 订单下单流程
订单下单流程.png(1)订单过程中安全校验,检测用户是否在黑名单上、用户购买行为是否正常等,检测到不正常时,终止下单。
(2)从商品中心获取SKU、规格、价格等商品信息。
(3)从营销中心获取商品、订单促销信息,有优惠条件的,计算出优惠金额。
(4)在会员中心获取会员权益,例如抵扣积分、会员折扣等。
(5)在调度中心校验销售层库存,按照调度规则锁定区域库存。
(6)根据拆单规则将订单拆分为若干个子订单,根据运费模板计算运费,根据商品金额、运费、优惠金额计算应付金额。
2. 优惠分摊
订单实付金额=商品金额(SKU金额合计)+运费-总优惠金额
总优惠金额=促销活动优惠金额+优惠券优惠金额+虚拟币抵扣金额
(1)分摊原则:
在满足优惠条件的商品上,按照商品金额的比例分摊
(2)分摊案例:
分摊案例.png
A商品活动1优惠=40x[80/(80+240)]=10元
A商品现金券优惠=100x[80/(80+40+60+240+80)]=16元
A商品实付金额=80-(10+16)=54元
三、订单拆单
1. 拆单含义
在客户下单时,为了发货和结算方便,后台需要对订单进行拆分。
拆单分为两次:
(1)用户提交订单之后、支付之前拆单,拆分的是订单;
(2)用户下单之后,商家发货之前,拆分的是发货单(SKU层面)。
2. 影响拆单的因素
(1)店铺商家:由于商品归属权不同,涉及财务结算和发货问题,店铺商家不同,需要拆分订单。
(2)仓库:由于发货仓库不同,按照商品归属的仓库进行拆单。
(3)品类:由于商品属性和价值不同而产生的拆单需求。
(4)物流因素:不同物流公司对单个包裹的重量或体积有特殊要求,超出物流公司限制的需要拆单。
(5)商品价值:跨境海淘商品,根据政策规定,当单次购买超过2000元(单仓)之后,就需要拆单。
3. 拆单流程
拆单流程.png四、订单售后(退货退款)
订单逆向流程.png1. 待付款取消订单
用户提交订单后主动取消订单或者用户超时未支付时,订单状态变更为“已取消”,不需要经过客服审核。
2. 待发货取消订单
当订单在“待发货”状态时,用户申请取消订单。
待发货取消订单.png
3.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货
当订单在“待收货”或“交易成功”的状态时,用户申请退货。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货.png
4.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款
当订单在“待收货”或“交易成功”的状态时,用户申请退款。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款.png
五、线下服务订单
1. 纯服务订单
用户提交订单付款之后,系统生成核销码,如二维码或者一串字母数字组合。当用户到店接收服务之后,店铺进行核销,核销码失效,订单交易成功。
服务订单流程.png
2. 商品服务订单
商品发货之后将服务核销码发送给用户,当商品到货后,提醒用户进行商品附加服务。服务核销之后,交易流程才算结束。
商品服务订单.png
六、订单数据统计
1. 交易分析(从订单层面)
(1)统计周期内的订单销售额(统计周期可以是日、周、月或自定义)。
(2)订单量:统计周期内的订单量。
(3)客单价:统计周期内,已支付的订单平均金额。
(4)下单用户数与支付用户数。
- 下单用户数:统计时间内,提交订单的去重买家人数,一个人购买多件或多笔,只算一个人。
- 支付用户数:统计时间内,提交订单并支付的去重买家人数,一个人支付多件或多笔,只算一个人。
(5)支付新用户数与支付老用户数
- 支付新用户数:统计时间内支付一次且在最近365天内首次支付的用户去重人数。
- 支付老用户数:统计时间内支付多次(>1次),或最近365天内有过支付且统计时间内再次支付的用户去重人数。
(6)订单金额分布:订单金额在各价位之间的占比。
(7)地域分布:分析各区域的购买转化率及订单量、客单价。
2. 商品分析(从商品层面)
(1)被下单商品数
统计周期内,被下单数>0的上架商品数总和。
(2)被支付商品数
统计周期内,被支付订单数>0的上架商品数总和。
(3)被访商品数
统计周期内,被访问UV数>0的上架商品数总和。
(4)商品收藏次数
统计周期内,商品被来访者收藏的次数。
(5)商品销量统计
统计周期内,按单一商品维度统计上架商品的销售数量,按品类统计销售额、销量。
(6)加购件数
统计周期内,买家加入购物车商品件数之和。
3. 订单来源分析
(1)统计出每个订单的来源,包括订单的来源媒介(站外广告渠道)、用户端(APP、PC端、H5商城等)。
(2)记录每个订单的产生流程,商品浏览、加入购物车、提交购物车等关键步骤的数据分析。
(3)最终订单来源,包括来源的媒介、来源关键词、来源网站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