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不用去看,他的母亲必须要学

作者: 林颜卿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0:28 被阅读112次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说实话,时文与经文,我更偏好经文,或许因为自己学中医的关系吧,不过经文的确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智慧海洋,永不干涸,而时文,就像一场阵雨,总会停止。

这段时间没有读新书,突如其来的写读后感,有些措手不及,也有点跃跃欲试,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挤挤“预习”时间,写什么读后感?写高中课文的读后感,大家都读过,相信必然不会陌生。当然,今天依然猎奇,我不写读后感,我写听后感,什么听后感?故事如下: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

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故事讲完了,当然,演讲内容不止于此,但是这个故事,却映像深刻。

莫言曾把自己同民族脊梁鲁迅做过比较,自认不如,而鲁迅认为,中国人少父教。若这不幸而为事实,足令人唏嘘。但,如果有伟大的母爱在,也成的。何处见得伟大的母爱呢?简单。从杰出人物的成长成就上观察,都见得伟大的母爱在。

讲故事的人,莫言,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演讲中,就有明确的昭示。

在衣食匮乏的日子,在极其难得地吃上一小碗饺子的时候,小子莫言家来了一位乞食的老人。儿子怎么“打发”,母亲怎么应对,令莫言永生难忘。是的,誉满全球的莫言坦承那莫言小子以半碗红薯干“打发”老人。但乞食老人的回应刺痛了莫言那小子:“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誉满全球的莫言站在瑞典学院的演讲台前,用“愤愤不平”形容老人,用“气急败坏”描述自己:“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毫无疑问,小子莫言遭遇了他心性成长的拐点,“气急败坏”之后有无数的发展可能。他很幸运,在他灵性的河床被怒火干烧欲裂时,他母亲哺以精神的乳汁。这是布施之上的布施,这是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的震撼影音表达:“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里。”这是莫言“所记得的最深刻的一件事”。

这件事足够照见母爱的伟大。这母爱里,有无限的善良,有真正的刚强。这样的母爱,如阳光沐浴儿子的身心,涤荡尘埃,不使蒙垢。

要知道,在以“揾食”为主要驱动的境况之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之说是虚妄的“梦呓”;尘埃与滋垢,才是厚重的“所有相”。唯一的希望之光仅在慈悲与仁义,可取的路标与刻度仅在选择一点有限的“善”,然而在此花花世界,凡能言谈的慈悲与仁义或者那有限的善,都必然携带“利”之基因。无穷的远方,无边的事,无数的人,都在为一家名为“德善有限公司”的实体打工。那么,在义与利的冲突面前,人应当如何取舍,才能获根本的进益?

看吧,拥有完全的善良与真正的刚强的母亲,瞬间烛照儿子莫言的幽微心理!

人皆有恻隐之心,人皆有善举之愿。小子莫言有他宝贵的行为反应,他眼里有人,心中存仁。只是在饺子的色香味里,他的义利之选失去了平衡。这种纠结散见于我们视线所及的新闻报道中,耳闻于我们听力所及的法庭辩难中。布施小子与乞食老人,有限让渡与终极问责,依于仁与据于礼,寡与均,贫与安,——无数念想如影随行,“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从来就是一场难解的心性官司!这场官司从来就未曾结案过。这场官司中每一个都既是原告又是被告,每一个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怎么办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亚圣孟子的解决之道。

红薯,我所欲也;饺子,我所欲也;舍红薯而取饺子也。美食,我所欲也;仁义,我所欲也;舍美食而取仁义者也。这是莫言母亲的身体力行。

莫言的母亲,绝不容忍儿子“打发”掉宝贵的仁慈之心。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这就是伟大的布施。她怒目或低眉,舍下饺子,只为换得他完全的善良与真正的刚强。

最后,我想说的是,莫言的文学作品,我不喜欢,因为太阴暗了,然而却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里面的穿插,正如莫言的那顿饺子,是利与义的争夺,为什么那么多的优秀作品没有获得呢?说白了,是定名权,就像某国以强力给石油定价,好不好,是别人说了算的,但是,自己要清楚,明了呀,不然你又是被牵着鼻子走,做炮灰。

最近发生了太多的事,让富有“正义感”的我们为媒体蒸了一屉又一屉的“人血馒头”,谣言止于智者,要懂。国家,是你永远的护盾。

我们读书为了什么?说简单点,叫了解世界,说得透彻点,叫知“道”。

最后的最后,留下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关文章

  • 他的书不用去看,他的母亲必须要学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说实话,时文与经文,我更...

  • 我有一个特异功能,能知道所有事情的结局——《如果一开始就知道结局

    文/包依晴 放学的时候,他停在一家店的橱窗外,里面是一架钢琴。 他注重修养的的母亲认为孩子必须要学...

  • 没什么事吧

    1 他去看母亲。 “还好吧?”他问。 “还好。”母亲回答。 “没什么事吧?”他又问。 “没事。”母亲回答。 说是没...

  • 缘于简书的他,他,他

    茫茫简海,有缘结识山石老人平静,虽未曾谋面,但通过老人的文字,可以断定老人应该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博学多识的长者。...

  • 他说他想去看山

    他说他想去看山,问我要不要一起。 许久不见的朋友突然联系我,说他想去看山,问我要不要一起,如果不是他提及,我都快忘...

  • 他的书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完全是偶然。 在自己看来,对大家的书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且没有很好的耐心,经常性的就选择了放弃...

  • 关于QQ消息

    不想再对他这么执着了,那并不代表什么,对于一个数字,不用去看,记在心里就好了。不想再为这个事情烦恼,必须要去成长,...

  • 务要认识耶和华

    【何西阿书6:1】“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 【何西阿书6:2】过两天他...

  • 257.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必走的路

    【洋豆豆荐书】第257天~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必走的路 257.《精进》采铜 精进,一个厉害的人必须要走的路,他需要你...

  • 1.约会——我生的是你的孩子,但与你无关

    引子 “……生物学亲缘关系成立的可能为99.9999%……” 他的目光停留在亲子鉴定书的这一行字上,他不用继续往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的书不用去看,他的母亲必须要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y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