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分别发布了西北工业大学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多年来对我国的网络目标实施了上万次的恶意网络攻击,而西北工业大学由于承担了国家多个科研领域的重要项目,成为攻击的针对性目标。
经过专家团队的分析取证,NSA针对西北工大的攻击窃密涉及到专用网络武器41款,专业攻击人员13名,窃取了大量高价值数据。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将人类从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昨天,带到了数字互联无所不在的今天,网络安全也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新威胁和新挑战。
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拥有的新网络技术或许是历史至今最强大、最普遍的,但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和影响并非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我们正在经历的,已经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网络革命。
那么第一、第二次网络革命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未来又会去往哪里?
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汤姆.惠勒,从新技术的应用者、社会变革的观察者两个角度,追溯了网络变迁的500年,撰写了《连接未来》一书,他以15世纪由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带来的第一个信息网络为起点,到400年后由铁路和电报驱动的第二次网络革命,一直讲到20世纪互联网的诞生。作者以专业的视角,将人类历史上由于网络变革引发的风起云涌娓娓道来,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从历史的经验中借鉴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今天的变革。而每一个今天也都将成为历史,并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1.印刷网络加速了思想的传播和改变
11世纪,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原因,活字印刷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主流依旧是雕版印刷。
直到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新的变革性的活字印刷术,他在压力机、纸张、墨水、活字等诸多环节中,不断试错,精心打磨,花费了十多年的世间,终于使得每个环节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开创了全新的印刷流程。
由于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印刷工坊用了不到半个世纪就遍布欧洲的主要城市,它带来了一场信息大爆炸。在此之后50年里印刷书籍的总量,超过了前面1000年里手抄书的总量。
以前,知识都被垄断在教会和贵族手中,由专门的手抄员抄写书籍,以便于他们巩固和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让信息复制的成本大幅下降,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获取信息的数量大大增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思考,互相辩论,进而碰撞出更多的思想。发端于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借助古登堡的发明开始广泛传播。
权贵阶层对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力开始感到担忧,发出了“我们必须根除印刷,否则印刷就会根除我们”的警告。
一位瑞士学者在为所有已出版的书籍制作目录时,称之为“大量令人困惑且有害的书籍”。
又过了100年,人们对这种信息不受控制而引发的担忧并未减弱,一位法国学者在1685年发出警告:“我们有理由担心,每天以惊人速度增长的书籍,将使未来的人类陷入野蛮状态。”
所以,印刷革命揭示出一个至今仍适用的规律:新的网络技术在稳定之前,首先会带来剧变。
那么,我们如何从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里连接未来呢?
古登堡发明这一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信息必须被拆分成最小单位,才能与技术成功对接。也就是"先分解再重组"这一伟大的创意。
这一理念一直被不断创新并延续至今,比如计算机将信息拆分成由0和1组成的最小单位,互联网将信息拆分成数据包,将它们传输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合,就跟古登堡把一个个活字拼成一整张书一个道理。
古登堡的发明将人类带到了今天,也将驱动今天的人们去不断思考和创新,走向未来。
2.铁路网络改变了商业模式和人们的日常
在铁路诞生之前,水路运输是长途运送货物的主要方式。
1810年,纽约市市长德威特.克林顿提议开凿一条东西向的水道,这便是耗时8年修建而成的伊利运河。这条运河长达363英里,将运输货物的成本大大降低,带动了纽约港的繁荣,使得纽约市成为全美最大的城市。
然而,就在伊利运河完工的这一年,世界上第一条准点发车的蒸汽机车铁路在英格兰开始运营,没过多久,这项技术便穿越大西洋,抵达美国。
相比货船的运行速度,最早的蒸汽机车已经以它5倍的速度行驶了,那就意味着以更快的速度运送人和货物,也意味着能把人和货物送往更远的地方。
铁路网络打破了地理障碍对文明的束缚,开启了一场新的网络革命。它加快了商业运行的模式,也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铁路穿越大片的空地,将沿线的交汇点变成了一座座城市,将荒芜的草原变成了富饶的农场,引发了一个崭新的工业时代。
与此前的活字印刷术一样,铁路也是一个将旧有技术重新组合的结果。这里所指的旧技术,指的是带凸缘的轮子和蒸汽机。
17世纪,人们就想到了给轮子装上凸缘,从而更好地卡在轨道上。18世纪,铁轨开始取代木轨,因为摩擦系数小,马可以拉更重的货车。到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是机器过于笨重,没法运输。
此后数十年,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终于实现了蒸汽机车在铁路上运送货物和乘客。
就像活字印刷术一样,每一个新技术都将带来对传统习俗的变革和挑战,有人拥护的同时,必定有人反对。
美国南方各州当时对这一新鲜事物就秉持不情不愿的态度,导致南方的铁路里程短,网络稀疏,而且大部分南方铁路修到州界处就断头,不与临州的铁路进行相连。这直接导致了南方军事上的不利,加速了内战的结束。
面对新事物,新技术,是与时俱进,积极应对,还是固步自封,缺乏远见地加以抵制,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3.未来已来,人类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
新的创新踩在先前创新的肩膀上,让技术有如遵循达尔文进化论般发展。
“Web1.0”,是个人电脑时代的互联网,用户利用web浏览器通过门户网站,单向获取内容,主要进行浏览、搜索等操作。用户只是被动接受内容,没有互动体验。
“Web2.0”对应的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再只是内容接收方,可以在线阅读、点评、制造内容,成为内容的提供方,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沟通。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成为中心和主导,聚集起海量的网络数据。
web3.0则颠覆传统的"请求-响应"结构,通过利用芯片中蕴含的智能创造新事物。web3.0的第一幕就是"物联网"。
未来已来,全新的网络时代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工业时代,人们从地下挖出矿产作为资本,将它们运往生产中心,制造出成品后再运往市场。在新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成了资本,它们从互联的网络中被”挖“出来,制成了"数据",这些被称为"大数据"的信息可以显示一切事物的位置、行为和网络活动。
智能手机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对每个人的"画像"。你是谁,住在哪里,正在上网做什么,喜欢浏览什么新闻,喜欢阅读什么书籍,喜欢观看什么电影,你的手机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甚至你上一秒在想购买什么商品,下一秒便收到了手机购物平台的精准推送。
由于人工智能是通过操纵数据库来得出高度可能的结论,所以谁控制了数据库,似乎谁就控制了未来。
就像之前任何一场变革一样,新事物和新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未知的恐慌。最主要的就是人工智能导致大量工作岗位的消失,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如何应对这个全新的时代,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数字时代,一个人的就业机会取决于他能否做计算机做不了的工作,也就是不那么容易被自动化的工作。
要应对智能机器,我们需要创造的不是更多的工作岗位,而是更多的新型职业。这种新现实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教育体系,可以被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减少培训和学习,对于无法被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增加培训和学习。
我们的技术或许是新的,但应对技术带来的变化,却是我们多次面对过的。这便是记住历史的重要性,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挑战并非是史无前例。
写在最后:
当下,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充满了机遇,更充满了挑战。我们既不要乐观,也无须悲观。品读此书,从前人如何应对剧变时代的故事中借鉴智慧,展望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