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贞观政要》-读书笔记20

《贞观政要》-读书笔记20

作者: 静静伴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22:01 被阅读0次

今日名句: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体第二(7节)(以下正文、译文均摘抄自骈宇骞《贞观政要》)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徵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理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译文:

贞观六年(632),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总是有兴盛有衰亡,就好像有早晨就必定有黄昏一样,这都是因为他们的耳目受了遮蔽,不了解当时的政治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到重用,国君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所以导致国破家亡。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能看见天下发生的所有事情,所以安排你们作为我的耳目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以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尚书》中说:‘百姓所爱戴的不是君王吗? 君王所畏惧的不是百姓吗?’作为国君,圣明有道,百姓就会拥戴他为君主;如果昏庸无道,百姓就会将他抛弃而不拥戴他,这实在令人感到恐惧啊!”

魏徵回答说:“自古以来的亡国之君,都是因为处在安定的环境就忘记了覆亡的危险,处在盛世就忘记了乱世,所以不能长久地统治国家。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心治国安邦之道,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这样的态度治理天下,国运自然会长久。我又听过这样的古语:“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实际情况确实是如您讲的那样!”

注释:

1、“可爱”二句:语出《尚书·大禹谟》。意谓百姓所爱戴的不是君王吗?君王所畏惧的不是百姓吗?

2、“君,舟也”六句:语出《周易·系辞上》。意谓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PS:

1、本节的君臣对话,魏徵难得没有义正言辞的给太宗找茬,上纲上线的提要求、泼冷水,反而颇具商业互捧的赶脚。里面引用的佳句也让我眼前一亮,颠覆了浅薄的知识观,原来“可爱”二局、“君,舟也”六局,不是太宗的原创,竟是引用的... ... 

相关文章

  • 贞观政要

    读《贞观政要》有感 近日观《贞观政要》,读到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意思是说在遇到危险事不去扶持...

  • 谈《贞观政要》

    打我记事起我就爱好读书,家中父亲书橱里的哲学、诗歌、历史、小说、国学等各类书籍我都如获珍宝,一一把玩,爱不释手。虽...

  • 《贞观政要》摘句

    1、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2、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 《贞观政要》笔记

    《卷一·求谏第二四》 ①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②君暗臣谀,危亡不远。 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

  • 《贞观政要》笔记

    《卷一•君道第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

  • «贞观政要»笔记

    ①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②备预不虞,为国常道。 ③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

  •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君臣对话的政论性史籍,凝聚了太宗治国的理念与智慧,是古今...

  • 读《贞观政要》有感

    近日观《贞观政要》,读到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意思是说在遇到危险事不去扶持,将要摔倒时...

  • 《贞观政要》读书分享第三十天

    《贞观政要》,唐代吴兢的作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

  • 读《贞观政要》(2):《贞观政要》编排体例及各卷内容

    《贞观政要》之“贞观”,即唐太宗在位及治世时所使用的纪年年号,该年号起始于公元627年,迄止于公元649年,凡2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贞观政要》-读书笔记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ae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