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
读《贞观政要》(2):《贞观政要》编排体例及各卷内容

读《贞观政要》(2):《贞观政要》编排体例及各卷内容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18:59 被阅读59次

    《贞观政要》之“贞观”,即唐太宗在位及治世时所使用的纪年年号,该年号起始于公元627年,迄止于公元649年,凡23年;“政要”,即施政的重点与纲要。因是“要”,所以全书篇幅短小,总计10卷40篇258章,大约75000字。吴兢《上〈贞观政要〉表》和《贞观政要·序》所述进奏本的卷数、篇数与现在通行的本子基本吻合。

    《贞观政要》取材于唐代的宫廷档案。全书以唐太宗君臣的言论、谏议、奏折为主体,间以少量人物事迹,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近乎完美的“贞观之治”时代的政治经验的历史总结。

    《贞观政要》全书分为十卷,每卷2到9个专题不等,共四十个专题(篇)。以下是各专题及其下篇目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2篇,讨论怎样做皇帝和如何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君道》第一。“为君之道”当以“正其身”、“存百姓”为首务。本专题是全书的总纲,以后各篇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重点展开的。

    《政体》第二。介绍基本的政治原则,进而认真讨论了安邦治国的办法措施,强调了君民的“舟”“水”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二卷3篇,讨论任贤、求谏和纳谏等问题。

    《任贤》第三。本篇依次介绍了深得唐太宗尊崇、信赖和重用的八位重臣的事迹,他们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马周等八位著名大臣。他们或是太宗的旧属(如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或是前太子李建成的谋臣(如魏征、王珪),或是隋朝的官员(如李靖),或是农民起义的骁将(如李勣),或是普通的百姓(如马周),但因太宗的知人善任,而能君臣一体,共创佳业。八位大臣是贞观群臣的代表和翘楚。

    《求谏》第四。唐太宗强烈要求诸位大臣“尽情极谏”,多提有益于人君身心修养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批评性意见。

    《纳谏》第五。本篇后附“直谏”10章。专述朝臣犯颜进谏,唐太宗虚心纳谏、“从谏如流”的有关情况。

    第三卷3篇,讨论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君臣各自的名分。

    《君臣鉴戒》第六。君臣关系应该是“同治乱,共安危”,人君应该“自强不息”地去追求“德”、“仁”,对臣下既得委以重任,又不可滥施怀疑。

    《论择官》第七。论选官在得人,知人善任之难。魏徵言,人君须行“君道”,人臣须执“臣术”。“臣术”,“人臣之术”,“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如此,方可“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可以肯定,这就是人君择官、任官的标准。

    《论封建》第八。关于分封建国的争论。唐太宗初拟分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世袭刺史,为李百药所谏阻。他指出,建官分职,任贤使能,“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这才是治国安民的关键。

    第四卷4篇,讨论对皇太子和皇子的管束、教育等问题。

    《论太子诸王定分》第九。“定分”,即规定相应的名分而不能逾越。也就是说,太子、诸王必须严格遵守各种各样的礼仪制度,认真修身养性,“惟忠惟孝”,既得尊卑有序,也要无觊觎、贪婪之心。人君则应该“尊嫡悲庶”,“爱子教以义方”,“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

    《论尊师傅》第十。太子、诸王应该尊师重道、尊师重学,日闻雅训,长仁益德,不可懈怠。而为其精选的师傅就必须是“正直忠信”之人。

    《论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严格约束太子、诸王,使之戒奢戒骄,亲君子远小人。“克修德行”,至少需要弄明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道理。

    《规谏太子》第十二。记李百药、于志宁、张玄素等人对太子李承乾种种不善行为的揭露、规劝和谏诤以及太子对规谏的恶劣态度。

    第五卷5篇,分别从仁义、忠节、孝友、公平、诚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维护君权,巩固统治的大政方针。

    《论仁义》第十三。唐太宗论行仁义。以儒家的仁义思想为指导,以施行仁政为首务,这是唐太宗“君道”的核心。

    《论忠义》第十四。本篇表彰了冯立、谢叔方、姚思廉、魏征、王珪、屈突通、陈叔达、李弘节等人的忠义之行。为臣尽忠尽节、清贞慎守、始终不渝,就能得到应有的褒奖。

    《论孝友》第十五。记朝臣房玄龄、虞世南,宗室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及突厥人史行昌的孝行。

    《论公平》第十六。唐太宗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物。以礼法为据,却不依情感的因素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滥施赏罚,所以理事比较的公正平允。

    《论诚信》第十七。君王以诚信待朝臣,信用不疑,才可得到朝臣们真心实意地拥戴与辅佐;朝臣摈弃诈委,取信于民,就能使百姓归心,天下太平。

    第六卷9篇,继续上卷内容,强调人君人臣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处事原则,包括俭约、谦让、仁恻、慎好、慎言、远佞、戒奢、戒贪等。

    《论俭约》第十八。本篇论应节制物欲,帝王若恣意娇奢,志在无厌,则危亡之期立至。为免灭顶之灾,就当“以欲从人”、“节己以顺人”。

    《论谦让》第十九。为君者当“自守谦恭,常怀畏惧”,却不可“以才陵人,饰非拒谏。”

    《论仁恻》第二十。述唐太宗怜悯百姓、忧恤将士的事迹。如出后宫掖庭三千人;又如以御府金宝赎因水旱而被迫卖掉自身的男女归家。

    《慎所好》第二十一。论帝王当以周、孔之教(儒家学说)正身修道,却无必要信仰佛、老之学和从事神仙之事。

    《慎言语》第二十二。论为人君者当慎言,唐太宗自道,“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否”,故“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

    《杜谗邪》第二十三。唐太宗厌恶进佞言者,“斥弃群小,不听谗言”,是因为小人、谗言祸国殃民。“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

    《论悔过》第二十四。人君须有自知之明,“自咎其责”之时,还得找出所犯过失的根由。

    《论奢纵》第二十五。隋文帝务积聚致炀帝奢华亡国,郭孝恪奢华以致亡身,唐太宗由是认为,应“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人主不务德,而务聚财积谷、外事四夷、内治宫室者,结果必定是民散国亡。

    《论贪鄙》第二十六。唐太宗认为无论为人君者还是为人臣者,均须戒贪婪。“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并表彰了岑文本“宅卑湿,无帏帐之饰”、戴胄“居宅弊陋”、温彦博“家贫无正寝”、魏征宅内无正堂的节俭、清廉行为。

    第七卷3篇,记载了朝廷对儒学的尊崇、对史学功能的强调以及因社会某些风气不纯而专门制定礼、乐制度而予以纠正。

    《崇儒学》第二十七。贞观年间“尊儒重道”(道,指儒家的经典、学术和德行等)的政策及其措施。

    《论文史》第二十八。唐太宗不重文学,注重撰修国史,“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

    《论礼乐》第二十九。礼乐的功用及贞观年间因施行礼乐制度而使风俗移易。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章还专门介绍了太宗下诏高士廉、岑文本等撰修《氏族志》,必须以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为永则的情况,却并非旧有的门第。

    第八卷5篇,本卷紧承第五卷、第六卷的思想,继续讲述经邦治国的办法、措施。

    《论务农》第三十。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使农业生产能依季节进行)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仁君简静的内容有二:一,“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二,“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论刑法》第三十一。述太宗慎罚之思想。“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覆奏,天下诸州三覆奏。”魏征著名的《论时政疏》之第三疏就出自此篇。

    《论赦令》第三十二。述唐太宗关于制法、执法的思想。唐太宗虽主张仁恻,但反对滥行大赦,故贞观年间,少有大赦。

    《论贡赋》第三十三。述唐太宗严令禁止接受域内、境外的贡献之物以及却还贡献之物的行为。

    《辩兴亡》第三十四。唐太宗论国之兴亡。“务弘仁义”者兴,“专行诈力”者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按,民),不在盈其仓库”,“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人君“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第九卷2篇,述战争、国防及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方针政策。

    《议征伐》第三十五。述唐太宗慎用兵主张。“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兵甲者,……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本篇还详载房玄龄、充容(后宫女官名,皇帝之妃,为九嫔之一)徐惠的谏书,揭发了太宗晚年征打高丽而致百姓劳弊的错误。

    《议安边》第三十六。如何安置内附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众,以及平定高昌后,君臣之间关于以其他地为州县还是保持现状的一场激烈的论争。

    第十卷4篇,主要强调的是人君如何“志在忧人(当为‘民’)”、克制私欲和怎样可以有始善终。

    《论行幸》第三十七。隋炀帝特好巡行,因耗费人力、终致天怒人怨,身死国灭。这一惨痛教训,应该时时铭记于心。

    《论畋猎》第三十八。唐太宗畋猎,为臣下谏阻。谓人君须“割私情之误,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僚兆庶”。

    《论灾祥》第三十九。唐太宗拒祥瑞,认为人君在上,“百姓敬之如田地,爱之如父母,动作兴事,人皆乐之;发号施令,人皆悦之,此是大祥瑞”。但对于灾异,又常怀警惧之心,“妖不胜德,修德可以销变”,“但使朝无阙政,百姓安乐,虽有灾变,何损于德?”

    《论慎终》第四十。“居安思危,孜孜不怠”,“有始有卒,太下永赖”。如果“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该篇与首篇《君道》呼应,强调了施行君道必须善始慎终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贞观政要》(2):《贞观政要》编排体例及各卷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vjuftx.html